共23题,约9630字。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与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不同,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道德的波纹,波纹的远近还可以表示社会关系的亲疏。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在西洋,对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象征着团体的“神”的观念下,有两个重要的派生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因而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团体不能为任何个人所私有。人对人得互相尊重权利,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力,于是他们有了宪法、国会。宪法观念是和西洋公务观念相配合的。国家可以要求人民的服务,但是国家也得保证不侵害人民的权利,在公道和爱护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恰恰相反,在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与此不无关系。因为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孔子曾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然而,连孔子都很难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缺乏具体性,只有一个广被的“天下归仁”的天下,这个和“天下”相配的“仁”,也不能比“天下”观念更为清晰。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仁”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这样等于要说明“天下”时,还得回到“父子、昆弟、朋友”这些具体的伦常关系。
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不但没有不分差序的兼爱,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洋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团体道德的缺乏,在公私的冲突里更看得清楚。就是负有政治责任的君王,也要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因为在这个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据《左传》昭公十二年引孔子语:“古也有志:克已复礼,仁也。”孔子引用古语在这里向他最得意的弟子说明仁和礼的关系:仁非礼不立。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洋社会中,“神”象征着团体,是人们道德观念的来源。
B.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修身,是指向自己的。
C.在差序格局中,难以找到一个笼罩性的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
D.团体道德的缺乏,导致我们在公私冲突中更倾向于完成私人道德。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难以说出仁的普遍性意义,是因为在差序格局里,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B.现代西洋是“团体格局”,中国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由此引起了中西方不同的道德念。
C.仁是礼的不同层次间的界限和桥梁,是推己及人的逐步外推的阶梯,是人己之间的层层区别和界限。
D.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由此形成的道德观念和自我密切相关,如“孝、悌、忠、信”。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论点的一项是( )
A.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
B.晋平公问祁黄羊可以任职尉,祁黄羊说祁午可以,晋平公说那不是你儿子吗,祁黄羊只说谁适合担任这个官位,而不在乎担任的人是谁。
C.尧见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才,把天下交给他,是对天下人不利只对丹朱一人有利,就把天下交给了贤德的舜。
D.舜的弟弟象几次三番要杀舜,但舜作为天子,却没有诛杀象,反而给其封地,让他显贵富有,就因为象是他弟弟。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如何理解材料二画横线句子“孔子的仁是有等差的博爱”的含义。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宅里的树
张强勇
①与树的情缘,就从这一刻开始了。
②老家很多无主的土地,溪沟旁、田坎边,还有公共的晒谷场,都被勤劳的乡亲们开成了一丘一丘的菜地。我还小,是不敢将树栽种到那些地方的,便在老家宅子的前面寻到了一块小小的空地,找来一把锄头,就在这空地上挖了个小坑。我拿了一把砍刀,将那个巨大的树瘤切了下来,又把另外的一根看上去病恹恹的枝杈斩断了,就种下了这棵被堂叔扔掉的树苗,还学着堂叔的样子给小树苗浇上了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