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8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游园》教学设计
  课题名 游园
  教学目标 1.了解汤显祖的生平及创作,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品味戏曲语言,分析艺术手法,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3.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品味戏曲语言,分析艺术手法,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授课所用视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为背诵打基础
  一、导入新课
  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讲到这样一个情节:林黛玉听贾府家庭戏班小演员唱《牡丹亭•游园惊梦》,从“不觉点头自叹”,到“心动神摇”,再到“越发如醉如痴”,受到强烈感染。这段曲文,抒发的正是杜丽娘青春苦闷的内心激情。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据记载“《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的妇女。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赏读《游园》一曲,感受戏曲魅力。
  二、介绍作者
  1.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他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临川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2.汤显祖名句
  (1)为君难,为臣不易。
  (2)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