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修辞手法.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表达方式.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虚实结合.docx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修辞手法
  一、手法概况: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二、常见命题方式:
  (1)试简析这首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诗的第×联)。
  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解释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阐述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四、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问题。
  橘柚垂华实
  汉 无名氏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窃自独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1.“窃自独雕饰”一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作品,回答各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南唐后主,词中描写的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
  B.一个“又”字,将词人的万端愁情与春花秋月联系起来,国破家亡的苦痛使作者历尽折磨。
  C.“虞美人”是本词的题目,作者把思国之情与悲情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词具有更大的社会
  ……
  诗歌专题训练------虚实结合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①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②?惊破绿窗③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①柳子玉:苏轼的一个亲戚。②桓伊三弄:桓伊是晋朝一个善于吹笛之人,这里代指笛声。③绿窗:罩有碧纱的窗子。
  1.苏轼的这首词与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虽然表达的情感不同,但在写法上有相近之处,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本词进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江万里图
  杨基
  我家岷山①更西住,正见岷江发源处。
  三巴②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
  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
  【注】①岷山:在四川省西北部。岷江、嘉陵江的发源地,长江、黄河的分水岭。②三巴:巴郡、巴西、巴东三郡,在今四川省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表达方式
  一、常见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解 说
  叙述 叙述顺序 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叙述视角 叙述的视角一般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利于抒情;第三人称,客观真实
  叙述特点 叙述的方式一般分为客观叙述和夹叙夹议,另外还要注意叙述的线索,如时间、情感等
  描写 正面描写 就是直接描写对象本身。正面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和白描。细节描写,可以称为“工笔”,就是精雕细刻。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形象点说,如果目标是写“竿”,但作者只写“竿之影”,以收到“睹影知竿”之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
  虚实结合 “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通常是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
  动静结合 天下万物,无非静态和动态两种态势。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诗人往往把动静两种态势的对象安放在同一个意境中,收到动静相衬、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抒情 直接抒情 又称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借景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触景生情 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寓情于景 诗人将喜怒哀乐等情感融入描写的景物之中
  议论 直抒胸臆 议论在古代诗歌中偶有出现,这种表达方式多是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提问方式
  (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