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350字。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 常德市一中 长沙市一中 双峰县一中 桑植其一中
武冈市一中 湘潭市一中 岳阳市一中 株洲市二中 联合命题
命题学校:湖南师大附中 桑植县一中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颗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分类管理一直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实行动态调整、依法科学管理一直是我国应对传染病的基本原则。当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等。
将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要具备相关条件。在依法的前提下,根据对病原体,疾病的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根据人群免疫力和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根据疫情现状和未来走向,聚集专家的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决策。
从法理依据来看,当一种传染病可能对公民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时;国家可以对公民和社会采取高强度的干预措施。但是当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弱,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轻时,国家就应当动态调整干预措施的强度,保证传染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如我国曾采取“乙类甲管”的非典、禽流感后回归乙类传染病管控措施,而甲型H1N1流感则并入流行性感冒,按照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将在感染者与密接人员隔离、疫区封锁、交通卫生检疫等防控措施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针对乙类传染病,对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一般不再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因此,在防控措施调整初期可能会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继而引发药品供应不足,公众恐慌等现象,为此,我国积极针对这些风险准备应对方案,保障调整的平稳过渡。
当前,我国需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特别需要关注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感染后的及时救治,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病亡。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受各地人群流动性、人口密度,人群免疫水平等的差异的影响,各地迎来疫情流行高峰时间会有所差别,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将陆续面临疫情流行的压力。一方面,政府部门、卫生健康系统等将会按照法律规定和职责要求,继续做好相关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另一方面,特别需要公众做好个人防护,继续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减少流动和聚集,降低短期内流行高峰带来的对医疗资源的冲击。
(摘编自陈芳、董瑞丰《新冠疫情防控近三年后为何回归乙类管理》)
材料二
自限性疾病在医学上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在此过程中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或医学手段干预,只需对症治疗,通过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可以逐渐痊愈的疾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从病原学角度来讲,新冠病毒感染目前来看没有出现慢性病的情况,表明它在体内能够被免疫系统清除,因此它具有自限性疾病的特征。
根据对新冠病毒目前的研究和认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认为,新冠病毒目前未发现整合于人体的基因组,也没有发现病毒可长期存在于某一个脏器中,从这个层面说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
但王贵强同时指出,新冠病毒直接带来的人体损伤是可以“自限”的,但其诱发的关联危害却难以“自限”,仍需要规范化治疗。“目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有一小部分会出现病情恶化,如果有基础性疾病就会合并诱发其他的病症,出现重症甚至死亡。”王贵强说。
既然是自限性疾病,为什么新冠肺炎患者仍需要及时隔离观察和对症治疗呢?“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所有感染病例都需要观察照护,一方面隔离阻断,避免进一步传播,另一方面也观察病情,避免病情恶化。”王贵强强调,一旦感染,仍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断和治疗。
因此,在新冠肺炎诊疗的过程中,我国一直实行分类救治。对轻型病例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对重型、危重型和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实行重点救治。“一旦感染,进行有效隔离将避免进一步传播的风险,这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王贵强说,尽管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但对重症高风险人群仍然要早干预,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摘编自张佳星《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挺挺就能扛过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在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对疫情现状和未来有十足把握后作出的决策。
B. 政策调整初期会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公众恐慌等现象,这与国家对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一般不再进行隔离管理有关。
C. 新冠病毒能在体内被免疫系统清除,也不会长期存在于某一个脏器中,可见,从病原学层面来看,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
D. 相关专家认为,新冠病毒诱发的关联危害是难以“自限”的,因此,对重症高风险人群仍需要尽早干预,确保救治的有效及时。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疫情防控调整为乙类管理,说明该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已减弱。
B. 为确保防控措施调整的平稳有序,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对重症的医疗救治上。
C. 应对各地将陆续出现的疫情压力,主要依靠公众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政策要求。
D. 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治疗,可以依靠人体免疫系统强大的清除能力逐渐恢复痊愈。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调整措施需具备的相关条件的一项是( )
A. 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关切变异株显著减弱。
B. 近日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新冠病毒进入和离开鼻腔细胞的途径,发现了减少高传染性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
C. 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多剂次,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以上和90%以上。
D. 我国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增设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
4. 材料一为新华社“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采访的专家回答,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拟定三个采访问题。
5. 新冠疫情防控回归乙类管理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看法。
【答案】
1. D 2. A 3. B
4. ①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②这种调整将带来什么影响?(或:国家疫情防控今后的重点是什么?)
③在新政策的指导下,各部门和公众具体应如何应对疫情?(或:我国疫情现状和未来走向如何?)
5. ①保证传染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顺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②转变工作重心,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分配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是在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对疫情现状和未来有十足把握”错误,原文是“在依法的前提下,根据对病原体,疾病的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根据人群免疫力和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根据疫情现状和未来走向,聚集专家的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决策”,无中生有。
B.“政策调整初期会出现……等现象”表达绝对,原文是“政策调整初期可能会出现……等现象”;“不再进行隔离”范围扩大,原文中为“不再进行严格隔离”。
C.“也不会长期存在于某一个脏器中”曲解文意,原文为“没有发现病毒可长期存在于某一个脏器中”;另“从病原学层面”指代错误,原文是“从病原学角度来讲,新冠病毒感染目前来看没有出现慢性病的情况,表明它在体内能够被免疫系统清除,因此它具有自限性疾病的特征”,“从病原学层面”来看,指的是“新冠病毒感染目前来看没有出现慢性病的情况”。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对重症的医疗救治上”混淆时态,原文是“当前,我国需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另“对重症的医疗救治上”以偏概全,原文为“我国需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是“医疗救治”不是“重症的医疗救治”。
C.“主要依靠”错误,原文是“另一方面,特别需要公众做好个人防护,继续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特别需要”不等于“主要依靠”。
D.“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治疗”错误,原文是“在此过程中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或医学手段干预,只需对症治疗”。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在依法的前提下,根据对病原体、疾病的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根据人群免疫力和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根据疫情现状和未来走向,聚集专家的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决策”,ACD三项均属于调整措施需具备的相关条件。
B.陈述的是新冠病毒进出鼻腔途径的确定及意义,不属于需具备的条件。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将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要具备相关条件。在依法的前提下,根据对病原体,疾病的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根据人群免疫力和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根据疫情现状和未来走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但是当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弱,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轻时,国家就应当动态调整干预措施的强度,保证传染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可知第一点答案。
根据“我国需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病亡”“因此,在新冠肺炎诊疗的过程中,我国一直实行分类救……但对重症高风险人群仍然要早干预,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可知第二点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灰色的月亮①
[日本]志贺直哉
立在东京车站的失掉了屋顶的走廊里,虽然没有风;却感到一阵阵的寒气,幸而出来的时候穿了一件夹大衣。同来的两个人,搭上先到来的绕道上野的车子走了,我一个人留在后面,等候绕道品川的车子。
天空阴暗,灰色的月亮朦胧地照着日本桥旁烧焦的废墟。大概是阴历初十左右,月亮很低,不知什么缘故,看来好像很近。时间是八点半的样子,人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