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
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怀千秋业,恰好百年风华”作文评讲.docx
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精益求精,熟思后新”作文升格导写.docx
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跟钟华论学拟金句++教学设计.docx
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docx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怀千秋业,恰好百年风华 作文评讲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崇德中学邀请革命前辈来校讲历史故事,革命前辈给同学们讲述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继续干革命,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正确处理公私关系。
长征期间,在湖南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这种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精神,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
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武装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和棉絮,其事迹震撼人心。
甘祖昌是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但在1957年他坚持回江西农村当农民,夫人龚全珍也随他一起回到农村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龚全珍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当选了全国道德模范。
……
以上的历史故事,你有了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学校团委会拟举办“学史明理”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该题响应了习主席关于“学习党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号召。三牛精神与党史学习是今年最大的备考热点,八省联考直接用抗美援朝的故事进行命题的方式就给了我们明确的启示,作文命题要真切地面对真实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核心
……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精益求精,熟思后新 作文升格导写
作文题:
著名书法家汤临初《书指》云:“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这句话阐述了学书的过程,体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
汤临初对书法艺术的阐述既在艺术领域给我们带来启发,也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给我们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著名书法家汤临初《书指》云:“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这句话阐述了学书的过程,体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
写什么?从理解概念开始:材料中第一层次的“生”是接受新事物的陌生感,即生疏;“熟”是经过练习之后对事物原理的掌握,即熟练;第二层次的“生”,是在熟练掌握事物原理的基础上的“再创造”,比如对原事物有新的认识,进而有了自己的发现,有了自己的独创。探讨概念之间的关系:“先生而后熟”,从“生”到“熟”是如何达成的?“先熟而后生”,从“熟”到“生”又是如何转化的?“生1”“熟”“生2”是什么样的关系?
怎么写?在上述可探讨的内容中,“我
……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跟钟华论学拟金句 教学设计
1
教学创意
通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报道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伟大斗争,诠释伟大抗疫精神,内容全面,高屋建瓴,气魄宏大。
篇幅很长,如何快速理清思路?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此篇推文,图文并茂,对抓住中心句很有助益;特别是金句海报,文采与哲理兼具,入情入理,入脑入心。作为句子控,迅速找到了理清文章要点的抓手。
让学生通读全文,圈出关键词,划出中心句,为每节金句写批注,从表现手法和句子意蕴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金句拟写生成术。掌握要领后,学生学以致用,为包含“五星红旗”元素的图片拟写金句,在课堂分享。
2
教学环节
1、用充满人文温度的张家界闭园海报和武汉感恩海报导入,感受语言的力量。
2、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对学生金句批注进行点评。
3、教师依据课文例句总结金句的生成术。
4、分享钟华论其它四篇文章的金句,积累素材。
5、以“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为海报背景,学生选择其中“开学张桂梅校长收到一份特殊礼物”的图片拟写金句,师生共享中,总结金句拟写注意事项。
……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主题作文--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其《用笔论》中对书法有过这样的论述:“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这里的“法”有法度之意,即书写时的笔法和规则。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符合法度的作品才有审美的价值,才有可能成为上乘之作。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
循法守度,愈见美好
谢宗梁
欧阳询《用笔论》记载道:“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其中蕴含书法创作之理:遵循法度,方具汉字之美,方显审美价值。于我们颇具启发,引人深思。
可见,书法名家对法度的卓见,不仅是对书法创作而言,而且彰显出其为人处事之理。依我之见,唯循法以致远,方能愈见美好。
循法守度而学,固基修道。严格恪守书法的格式、规范要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