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80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①生死相隔,深情难忘。这首悼亡词一开篇便抒发作者对妻子诚笃的感情。生死,是一种隔;妻子葬于千里外的故乡,是一种隔;岁月沧桑,即使相逢也认不出,又是一种隔;梦中还乡,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谈起,还是一种隔。在对梦境的淡淡追述中,将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写得极为沉痛。
  ②诵读这首词,留意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梦境的记述、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的。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主要人生经历,了解诗歌背景。
  2.理清诗词的线索脉络,分清内容层次。
  3.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
  鉴赏表现手法,理解情感。
  情景导入
  他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他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他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放,他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柔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苏轼的这份柔情,感受他对亡妻的深情。
   环节一:知人论世
  1.走近苏轼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2.苏轼的重要经历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四十四岁时谪往黄州;五十八岁谪往惠州;六十一岁谪往海南儋州。
  3.后世的评价
  苏轼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影响,并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起来,既积极进取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4.写作背景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