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手法题专练之细节描写.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炼字题专练之虚词.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表现手法.docx
诗歌鉴赏炼字题专练之虚词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一、虚词:
这里的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如:
《秋暮吟望》颔联“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两句中的“常”“偏”两字,“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示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中的“方”“始”有何表达作用?
【答案】表现了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二、答题步骤: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九赏心亭登高
范成大①
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②重把杯。
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
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
……
诗歌鉴赏手法题专练之细节描写
一、考情简述: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二、提问方式:
(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四、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东汉无名氏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表现手法
一、含义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近几年来高考诗歌鉴赏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是常见的有:对比、衬托、虚实、象征、借古讽今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考查中,当题目问及表现手法时,往往把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
二、常见命题方式
(1)试简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诗的第×联)。
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阐述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四、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诸将(其二)①
杜甫
韩公②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③,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④。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注]①《诸将五首》是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的组诗,时安史之乱已平定,但边患却未根除。②韩公,张仁愿。唐中宗神龙三年,张仁愿到朔方军,构筑三座“受降城”(城墙),以防止突厥南侵。③回纥马:回纥骑兵。肃宗时朔方军借回纥骑兵收京,败吐蕃。后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