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390字。

  秘密★启用前                                                    试题类型:A
  2023届山西省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 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面对现代科技带来的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些危机,我们应反思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张力。有学者认为真正反自然的并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往往会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科技在其中只是"催化剂"。
  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正面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人与他者、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审美、价值观方面都受到了猛烈冲击。由于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伦理世界、意义世界正在被重塑。便捷高效的科技引发了生存风险与伦理危机的争议。这不禁让许多人把矛头指向科技,认为科技正是将人类异化的"元凶". 刘大椿教授在《审度:马克思科学技术观与当代科学技术论研究》一书中提出了“马克思的科技审度观”。一方面,科技具有价值中立性,给我们带来了战胜自然的力量,并终将帮助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在现代社会领域所表现出的对于人的控制与压迫,关键在于科技被资本所绑架,成为了践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工具。人们对科技的立场,应从之前的正反对立,转向"多元审度"。因此,我们将分析一些观点认为的现代科技具有的反自然性究竟是什么,探讨这种对科技的看法是合理的还是有失偏颇的,然后根据这种对科技的批判立场提出自己的中立建议。
  (摘编自陆慧《探索科技与自然的关系》)
  材料二:
  正确的科技伦理观,是科技创新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科技创新要遵循正确的科技伦理观,一般体现四个基本原则:一是草重生命健康,即保障人类少心健康、维护人格尊严;二是尊重自然环境,即保护生物多样性、草重自然规律;三是草寸社会关系,即尊重不同个体的利益诉求、避免侵害他人权益;四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福祉,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类社会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科技伦理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技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张力正在被重新认识,有学者认为科技只是它们之间的"催化剂"。
  B."马克思的科技审度观"给人的启示是,对科技的立场应从正反对立转向"多元审度"。
  C.科技创新遵循科技伦理观所体现的四个基本原则,应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
  D.科技活动与科技伦理需协调发展,坚持科技伦理观可规避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伦理世界、意义世界被科技发展重塑,同样也影响科技的发展。
  B."马克思的科技审度观"可以为当代社会科技伦理的规制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C.科技伦理价值观是动态变化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等都会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
  D.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伦理治理,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伦理治理上的话语权。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自2008年以来,联想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引入可降解竹及甘蔗纤维包装等技术。
  B.老子认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故主张"复结绳而用之"。
  C.人脸识别相关法规的出台,让便捷和安全隐患并存的人脸识别技术有了司法“保护伞”。
  D.目前至少12个国家已将人类胚胎体外培养不得超过14天的限制写入相关的法律。
  4.材料一中,"有学者认为真正反自然的并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往往会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这句话,有一个隐含前提,请写出这个隐含前提。(4分)
  5.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赛上,人们采用了AI技术协助裁判判决,帮助裁判员实现对越位的"一键判罚",有了人工智能帮忙,卡塔尔世界杯的越位判罚更快、更准。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非攻[注](节选)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宋国国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