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3170字。
辽宁省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物中的蹴鞠:10万年前就做石球。
距今10万年前,华夏先民已经开始制作石球。1976-1977年,考古工作者曾在山西大同阳高县许家窑遗址发现1000多个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球。这些打磨粗糙的石球,其首要使用方向无疑是狩猎。在长期的狩猎实践中,先民们终于在有意无意间踢出了第一脚石球,虽然伴随这第一脚的极有可能是一声惨叫。但正是这脚踢出来的痛,让粗糙的大石球逐步转变为精巧的小石球。
关于蹴鞠的正式起源,史学界有黄帝时期、殷商时期和战国时期等几种说法。不管依据哪种观点,到了秦汉时期,最终出现用皮革制作的实心球是确定无疑的,当时蹴鞠已经成了全民性的娱乐活动,河南南阳出土有大量汉代蹴鞠画像石。收藏于南阳汉画馆的《鼓舞》画像石上,左侧男子用膝益顶鞠球,姿态优美;右侧男子用左脚踢鞠球,矫健利索。
唐朝蹴鞠由实心球变成充气的空心球,推动蹴鞠制造技术和竞技规则实现突破性进展。宋代进一步改进制球技艺,采用里缝法缝制鞠球,使球面更加光滑。宋代市井文化繁盛,蹴鞠运动更上层楼。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面宋代“蹴鞠纹青铜镑”,就映照出当时蹴鞠运动的流行。镜面上一对青年男女在假山前蹴鞠,只见女子用右脚颠球,随时准备踢出,而男子则身体微向前倾,做出迎球姿态,随时准备防御女子的进攻。男女身后各有一名男仆和侍女在观看比赛,男仆手拿类似铃铛的器物,似在充当裁判。
宋人蹴鞠从娃娃抓起。宋代耀州窑遗址曾出土画有母子蹴鞠图的瓷器。河北博物院也收藏有邢台宋墓出土的儿童蹴鞠磁州窑枕,枕面上童子上身躬倾,胳膊前后摆动,用右脚将鞠球轻轻弹起。儿童的稚气与娴熟的球技相映成趣。
明清瓷器流行儿童游戏纹饰,童子蹴鞠成为瓷面主要取景之一。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有清代五彩蹴鞠图高足碗,碗面外壁绘有7个儿童蹴鞠的图景,正中一童子用力甩动双臂准备抬腿踢球,另一童子欲接球,还有5个玩伴在旁边加油助威。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亦收藏有景德镇窑烧制的清代童子蹴鞠青花瓷盘,盘底部有3个童子蹴鞠游戏的场景。
摘编自《中国古人踢足球:技术、艺术与哲学》2022-11-23
材料二:
书画上的蹴鞠:宋太祖宋徽宗明宣宗亲自“代言”。
画像石和瓷器上的图画囿于作画空间,往往点到即止,书画上的古人蹴鞠场景则要舒展得多。
宋徽宗赵佶喜爱蹴鞠人所共知,其实这是有原生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距今1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制作出精类石球 ---先民踢出第一脚
B.秦汉时期---皮革制作实心球---- 全民性娱乐运动----河南出土大量汉代蹴鞠画像石
C.唐朝空心球----里缝法缝制鞠球----充气制造技术----竞技规则实现突破性进展
D.蹴鞠纹青铜镜----映照宋代流行运动----一对男女比赛---裁判手拿铃铛器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有清代五彩蹴鞠图高足碗,碗面外壁绘有7个儿童蹴鞠的图景,足以证明明清瓷器流行儿童游戏纹饰,童子蹴鞠为瓷面最主要取景。
B.宋太祖、宋太宗兄弟本就是球场达人,赵匡胤尤其擅长花式足球的“白打”,不求踢进球门,而求踢出花样,这对宋徽宗影响深远。
C.蹴鞠球圆,球场方正,是按照天圆地方的阴阳理论制作修建,直接体现出蹴鞠运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D.蹴鞠运动需要按照比赛规则公平公正开展,国家治理也需依据法律制度,可见蹴鞠之法与治国之道有相联通之处。
3.下列选项中,没有反映出古人蹴鞠运动的一项是(3分)
A.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B.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
C.临门巧射真修炼,寸土腾挪是本行。
D.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4.请简析《宋太祖蹴鞠图》中文化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5.鲁迅《拿来主义》中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国当代足球的发展提出三点合理建议,并做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聆听井冈山
素素
井冈山,盈眼皆为绿色。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能就是撩开它梢上的绿,去寻觅它蕊里的红吧。
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之畔,无处不踩着潮湿的绿意。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