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40字。
口语交际  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巧妙地说服对方。
2.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
难点:掌握基本的劝说技巧。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激趣
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枝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这株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两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枝,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他同时谈及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他们希望能够警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快筷子。听完这则新闻,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
二、初设情境,师生共同探讨有关劝说的方式方法
1.引出演练劝说的情境。  小小的一双一次性筷子,也关系环保问题,可能很多同学未曾想到。沈阳建筑大学的同学正是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以警示。我们的身边也存在滥用一次性用品的现象。今天,我们能否尝试用我们的劝说也为环保出份力?
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一次性筷子并不卫生,辽宁省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士说,很多人喜欢用一次性木筷,认为它既方便又卫生,使用后也不用清洗,一扔了之。其实,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环保部门很赞赏李扬等大学生的环保行动,“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尴尬“筷子账”: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出口150亿双木筷。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全国林木年采伐量的10.5%用于筷子生产。
2.请几个学生模拟情境。
3.教师和同学一起评点几位同学模拟过程中的得与失。
4.总结劝说事项。
学生自由阅读文本,重点看看“想一想”、“试一试”部分,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劝说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要点:①劝说前:首先要了解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了解对方的心理,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可查找积累一些资料,劝说时可增加针对性、可信度。
②劝说时:态度要热情、坦诚、尊重对方,要注意与对方“心理相容”。
劝说要有耐心,语言文明,语气委婉,力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劝说方法很多:
a.直劝法,就是在心理相容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劝对方怎样做或不要怎样做。当然,这要有充分的理由。
b.婉劝法,讲个故事,打个比方,或用其他委婉的方法间接地进行劝说。如:换位推论、需欲平衡、求同存异、对比选择、设喻联想、情景暗示等。
c.迂回法,就是先绕一个弯子,最后回到要说的本题上来。这“绕弯子”的过程常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