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00字。

  高二语文《望海潮》《扬州慢》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暮霭(ǎi)    凝噎(yī)     夜雪初霁(jì)   戍角(shù )
  B.荠麦(jì)     豆蔻(kòu )   怆然(chuànɡ)   弥望(ní)
  C.姜夔(kuí)   萧条(xiāo)    留恋(liàn)    窥江(kuī)
  D.那堪(kān )  芍药(sháo )   俊赏(shǎnɡ)    黍离(s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珠宝           B.难赋深情                   赋:写作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三个秋天             D.杜郎俊赏                     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
  3.下列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赞美郡守,最后一句的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
  C.“天堑无涯”的意思是天然壕沟广阔无边,“天堑”在这里指钱塘江。
  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写出了杭州的富庶与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4.下列关于句子所用表现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写出杭州城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一对仗工整,互文见义,说明无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三句采用铺陈手法,由近及远,由城外到城内,逐层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杭州城清秀美丽、富庶繁华、色彩鲜丽的都市风景画。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好景”表面上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上代指地方长官的好政绩。
  5.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B.自胡马窥江去后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B.波心荡,冷月无声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7.下列对姜夔《扬州慢》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指如今十里扬州街道,在春风的吹动下,到处长着青色荠麦,即全然破败之象。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说扬州城在金兵南侵时变得面目全非,就算擅游杜牧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牧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词人的感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
  E.下阕“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委婉议论,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抒发了作者对名城荒废、国家衰败的感伤之情。
  8.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马,胡人的兵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代指金兵。
  B.豆蔻,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甫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
  C.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
  D.“黍离之悲”,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是周人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