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40字。
《扬州慢》导学案
(一)【知人】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姜夔
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词人,他少年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一生从未做官,最后在贫病交加之中死在西子湖畔。姜夔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书法、音乐、诗词等都有很高的造诣,诗词俱工,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多是咏物、写景、言情之作,风格清高典雅,格调甚高,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代表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由于精通音律,姜夔喜欢新创自度曲(自己创制新词调),共有自度曲17首,本篇《扬州慢》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扬州战后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二)【论世】满目疮痍,悲从中来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使这所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22岁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三)杜牧咏扬州的名篇
①《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②《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③《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四)慢词
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令、慢是词的两大类别。从令词发展到慢词,还经过一个不长不短的形式,即“引”或“近”。明朝人开始把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长调。引、近、慢词到宋徽宗时代盛行。慢词句长,韵少,节奏较为舒缓。
慢词: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五)学习目标:
⑴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⑵握对比及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⑶背诵整首词。
(六)文本研读
序言研讨:
扬州慢 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