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210字。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苏轼与白居易虽然相去近两百年,但在人生经历、出处行藏等方面多所相似。二人早年都热衷于政治,仕宦之路波折不断,而且在频繁的迁谪中,他们的人生观和处世心态都曾产生巨大的转折和变化。白被贬后,深思人生价值和出处问题而转向独善一路,苏被贬后注目人生与社会、宇宙的关系。在苏轼诗文中,“慕白”的表述屡见不鲜,明显流露出对白居易的倾慕与神往。
除行迹上的相似外,苏、白二人更重要的相似点在于人生观和处世态度方面的接近,尤其是在超越意识上的接近。所谓超越意识,既是一种人生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盖指主体在历经磨难后承受忧患、理解忧患并最终超越忧患以获取自由人格的一种努力。也就是说,士人虽身处逆境,却能不为所累,超然物外,与世无争,在精神上达到一种无所挂碍的境界。
这种超越意识首先在白居易身上有着突出的表现。白氏在久经宦海沉浮之后,面对日益剧烈的政治倾轧,决计抽身退步,高蹈远引,其思想意识已从对理想的执着走向了求取闲适的超越。他走向超越的方法大抵有三:一是“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的安心思想;二是“吾道寻知止”的知足观念;三是“应似诸天观下界”的看破态度。对自白居易才开始凸显的这些超越意识,苏轼可谓体验深切,已得白氏超越意识的要义。“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打消各种贪欲,以自得自乐之心对待外物和自我,与世无争,来去自如。正因为有了这种人生态度,所以人的成就已经无足轻重,成败荣辱只是人生整体的不同方面。对苏轼来说,自然不必完美,历史也不必公正,人可以在沉思中得到安宁。
苏轼与白居易的关联还体现在对陶渊明的效法上。早在元和八年,41岁的白氏因丁母忧而退居下邦金氏村,即创作了《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两年之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而陶渊明所居柴桑即在江州。地域的巧合,加上夙昔的仰慕,使白对陶的关注和热情益发加大,并明言“予夙慕陶渊明为人”。从此期他的一系列诗作可以看出:不愿受世网羁绊,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然境界,追求人生的自由洒脱,乃是白居易由前期创作讽喻诗、积极参政而转向中后期创作闲适诗、退避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白与陶在历经仕途坎坷后所共有的特点。
与白居易相比,苏轼的学陶更向前推进一步,并在其中融入了白居易的影响因子。其诗云:“渊明形神自我,乐天身心相物。而今月下三人,他日当成几佛。”可见仰慕之深,期许之高。到了晚年,身处贬所的苏轼更将效法的对象锁定陶渊明,尽和陶诗一百余首,所谓“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就是此期苏轼学陶的写照。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谓:“东坡在岭海间,最喜读陶渊明、柳子厚二集,谓之‘南迁二友’。”据此可知,苏轼的学陶、效陶,并不只是出于对陶诗风格的向慕,更重要的是对陶人格上的心悦诚服。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即渊明,渊明即我也。”总之,白居易是陶渊明的第一个知音,而苏轼全面接受陶渊明,亦未尝没有掺杂白居易这位中介人物的重大影响。
(摘编自尚永亮《苏轼与白居易的文化关联及差异》)
材料二:
白居易是“中隐”观念的发明者,他的《中隐》诗中,把“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的中隐生活描绘得十分安闲惬意。白居易这种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进退裕如的生活态度广为北宋士大夫所效仿。
苏轼就是学习白居易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苏轼一生处于新旧党争的矛盾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比白居易晚了近两百年,与白居易一样早年热衷于政治,同样仕途不顺,但被贬后思考与关注的内容有所不同。
B.苏轼和白居易在人生观和处世态度方面比较接近,都具有超越意识,这方面的相似点比二人行迹上的相似更加重要。
C.白居易选择抽身退步,高蹈远引,执着走向求取闲适的人生之路,本质的原因是他久经宦海沉浮,遭遇了政治倾轧。
D.苏轼是北宋士大夫中学习和效仿白居易的一个典型,他积极吸收融合了包括白居易“中隐”思想在内的思想文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苏轼与白居易之间的文化承继关系,但二者着眼点有差异。
B.苏轼、白居易二人对陶渊明都有效法,苏轼对陶渊明的接受相比白居易而言要更进一步。
C.苏轼《纵笔》一诗暴露了他在惠州生活的舒适,宰相章悖因此将他贬到了更远的儋州。
D.苏轼诗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蕴含相似思想。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未成小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五)
B.不作太白梦日边,还同乐天赋池上。(苏轼《池上二首》其二)
C.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D.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4.白居易由前期创作讽喻诗、积极参政而转向中后期创作闲适诗、退避政治,陶渊明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述产生这一影响的原因。(4分)
5.苏轼对白居易既有学习,又有突破,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叫你一声姑父吧 赵新
沟里村的老秋大叔有一种刻骨铭心的忌讳:最害怕最反感别人打问他的岁数。有人问他的身高,他笑嘻嘻地回答:“不高不高,也就一米七的样子,算中等个头吧”有人问他的体重,他乐呵呵地回答:“不重不重,刚刚称过,满打满算也就125斤。”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