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300字。

  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二轮复习滚动测试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的性灵文人对诗歌情感的表现范域进行了不断的开拓和“探底”。他们以“世情”为诗性情感,把庸碌人生、琐碎生活、平常心情诗意化,创作出了一批新鲜活泼、具有浓浓世俗气息的诗歌作品。他们的这种尝试,不仅推翻了前后七子建立的模拟王国,率领诗坛走出了复古的迷障;更是对以“诗言志”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正统诗学理念的挑战,在完善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表达经验、平衡诗歌文化生态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如果说先前的诗人们在努力地汲取古人的智慧成果,性灵文人们则以“无法为法”,努力摆脱古人、成法、学问等的一抽来缚,为诗歌营造一个独立、轻松的创作环境。
  “见从己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袁宏道语)是性灵文人针对当时文坛上风行的复古运动而提出的。在当时“黄苇白茅,弥望如一”的诗文创作中,性灵文人试图用一己之性灵扶救文坛“缩缩焉循而无敢失”的状况,因此,击破复古派的理论根基,就成为性灵文人的首要任务。同时,对古人的脱离,也是他们坚持诗歌情感的白然性、个体性,真实本性的自然选择。
  “脱古人之缚”首先表现在对古之贤人、圣人的颠覆上。李贽认为,即使是被拜在庙堂的孔子,也并不能成为天下之是非的评判者。是非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而不应是僵化的、不可更易的固定标准。每一个人的“自然之性”,才是“自然之真道学”。其二,表现在不盲目地崇尚经典。“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李贽语),李贽瓦解的不仅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更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存在的颠覆。如果人们都能保持自己的童心,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一个新世界的创造或许指日可待。其三,要摆脱古语的束缚,袁宏道认为,今天(明代)的文人在“学古”时偏偏不学古人的思想精髓,而专注于古文中的古语。况且,古人也并没有用古语来写文章的癖好。今人看来是“古文奇奥”的,或许在古时也只是街谈巷语的大白话而已。能明明白白地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已属不易,又何必非要取秦、汉时期的名衔来装饰自己的诗文?
  因此,在反对古人、古文、古语的基础上,性灵文人们建立了一种比较进步的“诗文递进”观。袁宏道的诗文进化观非常激进:“世道既变,文亦因之”“古何必高,今何必卑哉?”推翻先前的所有,并不是袁宏道等性灵夫大的本意。他们反对的并不走”古“本身,而是七子派所“复”的方法和形式。程序化、模板化的“复”使诗歌创作成为鹦鹉学舌,诗人的真个性、真性情消失殆尽,诗歌的生命也就无从言说了,这也是前后七子掌控的明代诗坛萎靡不振的原因所在。
  所以,性灵文人试图推翻以古之圣贤为是非的标准,推翻经典的权威地位,摆脱古语的束缚,使诗性之情重新回归为个体的自然性情。
  (摘编自李小贝《明代性灵文人的诗歌追求》)
  1. 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代性灵文人以“世情”为诗性情感,用诗的形式表现庸碌人生、琐碎生活、平常心情创作出新鲜活泼、世俗气息浓郁的诗歌作品。
  B. 明代性灵文人反对当时诗歌创作中的复古主义,他们试图用一己之性灵改变文坛上畏首畏尾、泥古不化的倾向,击破复古派的理论根基。
  C. 铜代性灵文人并不是反对“古”本身,而是反对复古派所“复”的方法和形式,因为那种程序化、模板化的“复”使诗人渐渐失去了真性情。
  D. 明代性灵文人建立起了比较进步的“诗文递进”,她们认为时代变了,社会变了,文学也要随着变化,古不一定高尚,今不一定卑鄙。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李贵冰为,古代圣贤并不能成为天下是非的评判者,世上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是非标准,是非标准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
  B. 李贽大胆否定儒家经典,认为这些经典是道学家的借口,伪君子的藏身之地。这既是对经典的瓦解,更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存在的颠覆。
  C. 袁宏道指出,当时的复古派不学习古人的思想精髓,只专往于古文中的古语,其实这些奇奥的古文在古代都是街谈巷议的大白话。
  D. 颠覆古代圣贤,瓦解儒家经典,摆脱古语束缚,是明代性灵文人“脱古人之缚”的三种表现,它为诗歌创作营造了独立轻松的环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性灵文人不仅推翻了复古派的模拟王国,还挑战了“诗言志”的正统诗学理念,这种损弃态度在平衡诗歌文化生态上起了重要作用。
  B. “不曾依傍半个古人”之语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针对当时文坛盛行的复古运动提出的;而当时的诗文创作蹈袭古人成风,失去个性。
  C. 明代性灵文人彻底摆脱了古人、古文、古语的束缚,他们高扬“自然性情”的鲜明旗帜为萎靡不振的明代诗坛注入了一股生命活力。
  D. 坚持诗歌情感的自然性、个体性、真实本性是明代性灵派基于破坏复古派的根基以及“脱古人之缚”的自然选择,是他们的创作原则。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世界并没有作为实体的气候,它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概念。英文“climate”一词,来自古希腊语,原意为“倾斜”,可简单表述为:地面上太阳辐射倾斜角度一致的区域。直到十六世纪,法语文学作品中才将climate与天气联系起来,这意味着至少到那时,欧洲日常用语中的“气候”已经具有与今天类似的含义。就科学观念而言,气候至十九世纪形成了其科学定义:一个国家或行政区天气的平均状况。气候与每天变动不息的天气不同,它通常意味着种稳定状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