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650字。

  绝密★启用前
  综合检测卷(一)
  语  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一门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于是,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有关各类艺术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在众多的论著中,有关书法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
  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态。虚静态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东汉的蔡邕在《笔论》中最早提出:“夫书,先默坐静思。”东晋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后》中也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唐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明末清初的宋曹在《书法约言》中亦说:“志专神应,心平手随。”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观”是一致的。与此相对,炽情态是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创作心态。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写道:“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怀素在《自叙帖》中也说:“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苏轼在《送参寥师》中也说:“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这是一种酒神式的浪漫主义的创作心态。
  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涉及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写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所谓写“悲”则悲、写“忧”则忧。其次,古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下,其书法风格亦有相应的变化。再次,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韩愈曾说“不平则鸣”,书法就是一种“鸣”的工具。正因为如此,现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书法之“象”是取象异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均可作为书法之象的原型,如山峦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树木、风雨雷电等。古人认为,想象的作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形象在大脑中所形成的表象材料进行转换、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书法之象。还需指出的是,古人将取象异类而形成的“象”分为抽象之“象”和具象之“象”。抽象之“象”是追求神似,具象之“象”是追求形似。前者如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船夫荡桨而得笔势,等等;后者如所谓点如怪石、龙爪、杏仁、梅核、蟹目、菱米等,竖如悬针、垂露、曲尺、铁柱等。前者是创造想象的功能,后者是再造想象的功能。
  总而言之,在古代的书论家看来,书法活动是多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无论是虚静态创作还是炽情态创作,都离不开动机、想象情绪、灵感等重要因素。
  (摘编自王柏松《书写》)
  材料二:
  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二者又交叉发展。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宋代木板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饬,从书法看,不失为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是中国一门普及度很高的艺术形式。书法论著,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最丰富的艺术论著。
  B.由东汉蔡邕的《笔论》、东晋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唐代虞世南的《笔髓论》、明末清初宋曹的《书法约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等例子,可以知道他们对书法创作的心态都有共同的理解。
  C.在古人看来,虚静态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虚静态和书法创作中另外一种心态即炽情态是截然相反的。
  D.对于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书法心理方面的问题,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书法创作与之息息相关。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名家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创作心态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岳飞《还我河山》
  C.颜真卿《祭侄文稿》 D.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船夫荡桨而得笔势,足以说明书法活动中想象的作用。
  B.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韩愈曾说“不平则鸣”,书法就是一种“鸣”的工具。
  C.书法与印刷体在要求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比如楷书的笔法就与仿宋字有区别,仿宋字是不能称作书法的。
  D.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二者又交叉发展,不同的字体体现了不同的书写者的个人意识,也体现出书写者不同的思想与情感倾向。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书法创作”下一个简要定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度(节选)
  铁凝
  一天,李博从县城回来,兴奋地告诉胡晓南和宋大刚,他能从小姨她们厂拉来一车粪送给程秀蕊家。乡村生活已经让李博他们懂得,人粪是粪中的上品,是农人最珍爱的细肥。李博问胡晓南和宋大刚谁愿意和他一起去拉粪,胡晓南说队长派他夜里浇地,明摆着,只能是宋大刚和李博一道进城了。
  程秀蕊跑来告诉李博一个消息:她们学校新来了一个名叫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