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70字。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掌握相应文化常识。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了解书序的特点。掌握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体会行文的巧妙。背诵全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
3、审美鉴赏与创造: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自读预习,教师讲解,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总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
【导入】如果大家留心我们的周围环境会发现无论是城市街道还是校园空地中都种了不少花草树木,它们不仅能愉悦我们的心情,更能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历代文人墨客就常对喜爱的树木题诗吟咏。
【任务一】阅读资料,了解课文。
1、作家作品。
字子厚,祖籍河东,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永贞革新”——以王叔文为首的官僚士大夫为打击宦官势力而进行的斗争,历时146天以失败告终。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柳宗元被一贬再贬,年仅47岁死于柳州任上。
柳宗元与韩愈在政治上属于对立的派别,但共同提倡“古文运动”,维持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柳宗元死后,韩愈写了著名的《祭柳子厚文》和《柳子厚墓志铭》。合称“韩柳”。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并作了序。
代表作:《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三戒》《黔之驴》
2、写作背景。
在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成为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虽出现过“永贞改革”、“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但不过昙花一现,作为中晚唐政治痼疾的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相争(后演变为宦官、朝官之争,宦官、藩镇之争)却愈演愈烈,民不聊生。而且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立足之居”。苛捐杂税繁重,“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针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