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530字。

  机密★启用前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表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代表作品。作为兼取中外文学精华而独创的艺术结晶,它体现了“拿来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及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折射出独具的特色。
  首先,《狂人日记》是借鉴外国特别是俄国文学写成的。它吸收俄国诸作家之长,但取法果戈理尤为明显。这是因为中国和俄国都在封建专制之下,人民有着大致相同的命运和革命要求,而取法于果戈理这位现实主义大师,来表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忧愤”和反抗,尤为适合。鲁迅曾说,自己写这篇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是鲁迅善于博采众长的一个绝好的注脚,也是他的谦逊之词。
  诚然,《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读者尤应看到,鲁迅不只善于“拿来”,更贵在独创。只要把两篇《狂人日记》稍加比较,便可见其一斑。
  果戈理以二十则狂人日记,写一个主张“国不可一日无君”、看不起下等人、一心想往上爬的“九品文官”,由于职衔低微,没有权力去爱他的司长的女儿莎菲,因而忧郁发狂。鲁迅则是写一个备受封建桎梏折磨的“迫害狂”,他把诊脉的医生当成是化了装来摸肥瘦的刽子手,把围观的人看作是吃他的团伙。他看透了吃人的社会,识破了吃人的方法,并顽强地进行揭露和斗争,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同是日记,鲁迅却以代狂人整理日记供医家研究为序,写得煞有介事,铺厚垫实,出手不凡。尤为可贵者,借助这种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一举突破了中国小说传统的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的写法,因而更适于表现风雷激荡的“五四”时代风貌和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其“格式的特别”,不但为时人所欢迎,即在今天来看也是新颖脱俗的,仅此亦堪称现代文学的开山奠基之作。鲁迅运用所学医学知识,把狂人的错觉、幻觉、病态心理刻画得更显细腻、真切、合理,貌似多疑而思想敏锐,语言荒唐却多含哲理,一再预言“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道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于弥天大夜中追求光明,敢于反抗,借以塑造了一个清醒的、彻底的、英勇无畏的反封建战士的典型形象。恰如鲁迅自评:“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社会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因此,它作为“五四”反封建的第一声号炮,震撼中外文坛。取法外国而有中国式的独创,体现了鲁迅指出的一条重要途径:“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
  鲁迅还同时指出:“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他正是这样实践的。考诸狂人形象,并不始于外国,其渊源却在中国。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以其狂放的歌喉,唱出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千古佳句,这狂人最早嘲笑的也正是礼教之鼻祖孔丘;那上下求索、感而为骚的三闾大夫屈原,也正是一个“楚狂人”;近代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曾被称为“狂人”;而鲁迅却又是被称为狂人的章太炎的学生,狂人门下自有狂人弟子。且鲁迅自谓:“因为神经不好,所以容易说愤话。”言下大有以狂人自慰之意。就这个意义上,与其说狂人形象仿效于果戈理,毋宁说是鲁迅把中华民族历代愤世嫉俗、敢于反抗、勇于改革的“狂人”择取过来加以典型化的产物,进而不妨说是鲁迅本人的写照。同时我们还可以窥见,作品所透射出的辛辣讽刺的锋芒,是对《儒林外史》笔法的发扬光大;清峻、通脱的韵致,则是对魏晋风骨的升华;那严谨的章法,酣畅的行文,洗炼的语言,白描的技巧等等,也无不受益于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滋养。
  (选自张宗田《从〈狂人日记〉看“拿来主义”》)
  材料二:
  日本人善于“境外学习”,是实行“拿来主义”的典范。日本人对“三国”的感情和研究并不亚于中国人,三国文化在日本有着深厚的积淀。现代日本翻译三国作品的第一人吉川英治略去冗长的战斗描写,采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进行文字修改加工,以迎合日本读者的口味,并将人物加以日本化,获得了很高评价。日本人不仅重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践行“拿来主义”理论就获得最大成功的作品。
  B.鲁迅取法果戈理,表明其“拿来”有眼光,有辨别,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C.鲁迅能创作《狂人日记》,是因为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且具有医学知识。
  D.《狂人日记》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旨在服务于反封建的主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和果戈理笔下的“狂人”分属不同的类型,作品的现实意义完全不同。
  B.鲁迅的《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不能否定其对果戈理的借鉴。
  C.吉川英治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文字加工,从而实现了人物的日本化。
  D.日本既有注重“三国”实用性研究的各届人士,又有许多不同层次的“三国迷”。
  3.以下文学形象,最不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狂人”特点的是(  )(3分)
  A.《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      B.《雷雨》中的繁漪
  C.《窦娥冤》中的窦娥          D.《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4.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给“拿来主义”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100字。(4分)
  5.材料一中多次引用鲁迅的话,试分析这一写法的作用。(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6-9题。                     
  死生契阔石锅鸡     堵力
  一天,我突然心区剧痛,嘴唇发麻,慢慢地躺倒在家里地板上。当时脑子很清楚——答应朋友,要重走川藏线,要在鲁朗再吃石锅鸡的,完了,吃不上了。
  随着心痛缓解,我一骨碌爬起来又成了一条好汉。逃过一劫的人想到的没有别的,还是墨脱石锅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