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70字。
同学们好,今天我要开始第二单元的学习。在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中,确定了这个单元的学习要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读)
第一:调动你的体验与想象,涵咏品味,体会作品的情境。第二,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怀。第三,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习做批注的读书方法。(屏显)
1.调动体验与想象,涵咏品味,体会作品的情境。
2.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怀。
3. 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习做批注的读书方法。
环节一:积累语言
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黄河颂》。我先把文章中一些容易混淆和有理解障碍的字词来做一下梳理,请大家根据要求读一读,选一选,可以借助工具书。(屏显)
第一个词语读作“哺育”,“哺”的本质是喂养。第二个字是多音字,读作qū的时候,含义大多跟弯曲有关,比如《论语十二章》中的“曲肱而枕之”,读作qǔ的时候大多跟歌曲有关,比如戏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里我们读作九曲(qū)连环,形容非常迂回曲折的样子。“高山之巅”,前一个“颠”通常用作动词,比如颠簸,颠覆,后一点“巅”通常用作名词,山字头,山顶的意思,可以从词性和词义上来判断。“浊流宛转”这两个“宛转”含义不同,前一个“宛转”是辗转的意思,是指经过了许多地方,后一个“婉转”通常用来形容说话的口吻,或是歌声、鸟鸣声等。文中“浊流宛转”用来形容黄河之水流过的情态,显然前一个“宛”字才适合语境。“屏障”的意思是像屏风那样有遮蔽保卫作用的东西,多指山岭河流等,在文中指的是是黄河。“滋长”的意思是生长、产生,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多用于比较抽象事物,在文中滋长的是精神。
环节二:积累常识
这篇文章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作者,了解一下创作的背景。光未然,诗人。1939年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刻画了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反映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屏显)
光未然,诗人。1939年,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