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50字。
《扬州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通过分析词中的景物体会词中的所表达情感。
3.理解本词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丰富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词的意境,深切感受黍离之悲。
教学难点
学习词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讨、点拔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余秋雨
李白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自古非常繁华。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二、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姜夔(1155—1221),他形象出众,人称其“体貌清莹,望之如神仙中人”;他才华横溢,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一位艺术全才;他是位天生的音乐家,精通音律,每作词,自创曲调;他为人仗义,经常周济朋友。他志气高洁,拒绝朋友出钱帮他买官;他出身不错,官宦人家,可惜家道中落,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他流落江湖,权贵门下讨生活,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词风清丽典雅,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
(二)题目解读
1.扬州
扬州又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邗(hán)、南兖(niǎn)州、吴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
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
2.《扬州慢》
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