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040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遗传和后天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己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
  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正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他们的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过来。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敬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种艺术。这可说是中国建筑术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对于中国式建筑根本鄙视。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艺术上的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们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
  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遗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竟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
  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他们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希望》)
  材料二: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根据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无疑的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中国整个环境影响下,各个时代的中国建筑各有其特征,同时又具有始终一贯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B.“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这是因为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
  C.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似是而非地移植了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
  D.“国际式”新建筑与中国古代建筑之间具有相同之处。中国古代建筑内部结构坦率,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完全脱离传统基础的艺术创造是不存在的,传统熏陶影响着今后中国建筑的发展创新。
  B.近代建筑师的责任就是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他们是中国建筑的希望。
  C.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如果在建筑上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就会导致国家文化的衰落,至于消灭。
  D.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的“国际式”建筑,可不受传统精神的影响。
  3.下列说法中,最适合作为理由来支撑起文中画线句结论的一项是(3分)(    )
  A.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出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思潮。
  B.中国新建筑师产生了,他们知道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对于自己及作品都有一种自觉。
  C.中国曾有过接受崭新的形式而仍能表现本国精神的成功范例,如南北朝佛教雕刻、唐宋寺塔。
  D.我们的艺术藏库中有大量的遗宝,并且艺术背景丰富,可以在诸多方面进行艺术研究。
  4.“‘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中国建筑应该如何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火车来了
  第代着冬
  鹤游坪有两个银匠:一个叫满满,一个叫长河。满满十五岁那年去王官岭学艺,背着被褥、粮食,还揣着两颗九岁时换下来的乳牙。按照鹤游坪的习俗,换下的乳牙应该放在虚楼木柱的孔洞里,据说这样有益牙齿生长。满满等牙齿长出来后,把乳牙从孔洞里拿出来揣在身上,不时掏出来看一眼,仿佛在看另一个自己。
  满满的师父是个名声很响的银匠,传说他能打制出比蝉翼还薄的银片、比鸟声还悦耳的响铃、比真花还迷人的花朵。满满见到师父时,发现师父长得尖嘴猴腮,喜欢斜眼看人,脾气很暴躁。看满满从怀里掏出乳牙玩耍,他说:“乳牙不是应该放在木柱的孔洞里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