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100字。
2023年4月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一、积累
1.古诗文名句填空。(13分)
(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4)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7)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冲淹(渔家傲??秋思》)
(8)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10)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11)晏殊的(浣溪沙)中,感慨时光易逝,被称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 。
二、阅读(62分)
(一)名著阅读
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专题 书名 阅读任务
迷失沉沦 《骆驼祥子》(祥子) 2.任务一:从左边三项中找出归类不妥的一项,并结合名著内容说明原因。(4分)
我认为 不妥,
《简??爱》(简??爱)
《儒林外史》(匡超人)
“三复”手法 《西游记》(孙悟空) 3.任务二:结合下面的知识卡片,从左边两项中任选一项,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三复”手法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4分)
《水浒》(宋江)
知识卡片:“三复”手法指小说中的情节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有变化和发展,逐步展现人物形象,凸显主旨。中国古典小说常运用这一手法,如“刘备三顾茅庐”“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二)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夜深篱落一灯明》,完成4-8题。(22分)
夜深篱落一灯明
栗碧婷
①“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思乡的古诗句里,觉得叶绍翁的这-句格外好。
②儿童、促织、篱笆、温暖的灯火,各安其位,却又彼此牵牵绊绊。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异常贴已,有说不出的闲适。这样的闲适,觉得特别有底气。
③凭栏而望的羁旅者,在用心地体味着这份淡然,以及淡然里那丝丝的温暖。灯火摇曳,促织低唱,于清秋的夜晚,不低徊哀伤,不把酒问月,只是静静地望着眼前景,不耽溺,不自拔,一小lǚ 秋风顺便将一片叶子捎过来,落在了他稍稍单薄的秋衣上。秋衣是去年的,也许是离家时母亲亲手缝制的那一件,然而,他并不在意,只是偶尔拢了拢垂下来的长袖,雾气蒙蒙,凉意淡淡,多日萦绕心头的孤单在不远处的灯火里渐渐消róng 、mí 散。一阵暖意于心头悄悄升起,这样的暖意不明亮也不壮丽,对于一个羁旅者刚刚好。
④夜深。深得有了清气,有了 (A.红烛光 B.白月光)一样的纯意。“情到深处自然淡”,光阴的锦帛上繁华落尽,一路走过的良景,喝过的陈酒,朋友折枝相送的美意,绿萝牵衣的惬意,此刻都留了白。迷蒙的夜色里,篱笆歪歪斜斜,疏影淡淡,攀附其上的枯藤似一路散落开来的墨迹,飘逸、闲散,好比人生章节里那写不完的林林总总,如此一笔带过。一笔带过,也未尝不好,略去的,隐去的,便有了无尽的深意与禅意。
⑤一直觉得万家灯火,不是令人徒增怅惘,便是让人心生空虚无序。而恰是那僻院里的一盏,光影绰绰,摇曳生姿,橘黄如旧色往事,在秋野的清静中摊开,或卷着花边,柔软、温情,宜人宜心,像极了少时自家方木桌上的那一盏,此盏,彼盏,圆了,缺了,故园秋声逶迤而来。三更灯火五更鸡,母亲的催读声、夜色里滑出来的击更声、秋虫的呢喃声……于这微凉的秋夜,散发出迷人的节奏。
⑥“远望可以当归”,说得极是。
⑦促织的鸣声浸着亮,镀着翠,从篱笆旁的草丛里小珍珠似的一颗颗滚出,接连不断,大约这珍珠是串了线的。杜甫诗云:“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此音必当不是了。循声而来的儿童听出的是稍稍的明媚与清丽,近了,更近了,顺手折一小枝,无须褪尽残叶,早就被凤卷走啦。蹲着、爬着、眯着眼、噘起小嘴巴,找促织啊,“也真是的,声音明明在这儿……”结果,泥渍、草汁弄了一身,握在手里的促织“嘟,嘟,嘟,……正叫个不停呢。“蟋蟀暮啾啾,光阴不少留”,白居易听出的是岁月流逝的“咕咕”之音,高低不止,凉如秋水,悲苦自知。而挑促织的儿童正带着促织在回家的小道上撒腿欢跑,白月照水,波澜不兴。
⑧夜风清爽,灯火淡淡,儿童的纯真笑声仿佛在草尖上滴溜溜打转。观者不禁莞尔,眉宇间看不出一丝清愁。耳廓边幼年的促织声悦耳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