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790字。
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
一、现代文阅读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破圈”,本是网络流行语,由“出圈”演化而来,指某个人或他的作品突破某一个小的圈子,被更多的人接纳并认可。在一个“内卷化”时代,如何能“破圈”,包含着文学从业者对于当前文学状况的不满与困惑。一方面,传统严肃文学不仅早已失去轰动效应,甚至还失去了基本的读者,其社会功能在不断弱化;而另一方面,文学的圈子化问题日益突出,主流文学界似乎很是享受圈子内的舒适与安稳,岁月一时静好。然而,他们是否还有“破圈”的动力呢?
尽管“文学性”似乎弥漫在当前所有的文化活动中,但我们依然需要追问的是,严肃文学的本体性究竟在哪里?位置在哪里、边界又在哪里?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指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拓展甚至发明新的文学性,需要我们开拓新的边界,走到更为广阔的原野上去”。此观点让人联想到德勒兹关于“生成文学”的论述。所谓“生成”是一个“辖域”和“解辖域”的交替过程。辖域是建立了自己的领土和法则的强势性存在,阻碍和束缚了进一步的生成。而生成最大的任务就是创造,通过创造来突破各种编码方式,通过创造出新的、尚未出现的存在来呼唤新的力量加入现有的力场,从而改变各种限制和束缚的强势存在,这便是解辖域。德勒玆认为,文学是生成的通道之一,它通过运用语言材料,利用文学虚拟的力量创造全新的存在,在生活和权力的内部产生一个全新的、需要重新审视的存在,就像在一个既存的力场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力,瞬间改变了整个力场的格局,让力场处于动荡和摇摆之中,这就是生成文学的力量和作用。或许我们可以将圈子化和“破圈”之间类比成一个辖域和解辖域的动态关系,而新的文学性的生成,也正有赖于我们以“破圈”来挣脱图子化的强势限制与束缚。按照德勒兹的看法,解辖域之后又会“再辖域化”,而“破”与“立”之间不断循环往复也是这个领域有活力的表征。
严肃文学“破圈”的另一重动力则源于对其社会功能与影响力的焦虑:如何重新成为一支活跃的、有效的文化力量,甚而至于,能重获文化领导权。作家们的“破圈”意味着,他要走出他容易沉湎其中的幽微狭小的情感世界,走出那些写作的“舒适区”,“关心粮食和蔬菜”,深入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走到更为广阔的原野上”去。我由此回想起曾参加过的一个金融小说的作品研讨会,当座上不止一位评论家表示不熟悉作者所书写的中国当代金融资本世界,同时却以一套传统“纯文学”标准对作品指手画脚时,使人感到那是怎样的一种傲慢与偏见,而文学又是如何画圈自封。
作家“破圈”意味着他要努力成为具有公共性的知识分子。当传媒成为当代文化生产和传播最主要的形式时,如何利用传媒向公众发言,以期影响整个文化形成,是知识分子要积极面对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抗拒、防止由权力和资本运作所造成的媒体的见解和才智的“刻板印象”,“知识分子只有借着驳斥这些形象……借着提供米尔斯所谓的揭穿或另类版本,竭尽一己之力尝试诉说真话,才能加以抵抗。”另一方面,知识分子要拥有高超的代表“艺术”,“这包含了福柯所谓的‘不屈不挠的博学’,搜索另类的材料,发觉埋藏的文件,唤回已被遗忘的各类历史。这包含了一种戏剧感和起义感,善用一己罕有的发言机会,博取观者的注意,比对手更具有才智、更善于辩论。”文学要“破圈”也意味着对作为知识分子的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便是能突破文学专业性的壁垒,具有处理公共议题的能力,具有吸引公众的魅力以及善于面向公众发言的才能与艺术。自然,在大众传媒时代,在情绪易于压倒事实的所谓“后真相”时代,如何避免以夸张片面之词迎和媚俗、哗众取宠,也是严肃的作家们需要警醒之事。
(摘编自饶翔《文学如何“破圈”》,有删改)
材料二:
近日,著名老牌文学期刊《收获》正式推出了“收获App”。处在1.0版本的“收获App”,重点围绕杂志、作家、作品打造,读者可以在上面阅读免费电子杂志、试读或购买电子书、发表与交流阅读心得。
在此之前,隔三差五总会有一些纯文学App面世,这些主打纯文学作家与作品,兼顾经典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从业者对于当前文学状况的不满与困惑主要表现在传统严肃文学社会功能在不断弱化方面。
B. 德勒兹认为,文学是一个“辖域”和“解辖域”的交替过程的生成的通道之一,能创造全新的存在。
C. 严肃文学的作家们要实现“破圈”,就需要再突破自己熟悉的情感世界和写作范畴,深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
D. 有些纯文学APP之所以在推出之后不久便销声匿迹,就是因为它们缺乏足够的用户数量支撑。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家能突破文学专业性的壁垒,能处理公共议题,具有善于面向公众发言的才能与艺术,文学才能“破圈”。
B. “收获App”能够“破圈”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背后有纸刊《收获》的品牌效应支撑,有着广大读者基础。
C. 纯文学期刊虽然失掉了早期与网络文学争抢用户的最佳时机,但在“破圈”行动中仍然可以开辟新的道路。
D. 纯文络时代“破圈”,就需要充满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借助品牌力量与各方面的支持,抢夺用户。
3. 下列选项中,能支持纯文络中“破圈”的一项是( )
A. 《当代》杂志App中,对2021年度期刊,让读者付费阅读。
B. 《十月》杂志App中,对于2022年4月份推出的新作,读者可以就作品前两页进行试读。
C. 《收获》杂志App中,加强作品著作权维护,对所积累的资源禁止分享。
D. 《啄木鸟》杂志App,不断加强研究与创新,想方设法让用户养成经常打开的习惯。
4. 请简要概括并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请谈谈文学如何“破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不满与困惑主要表现在传统严肃文学社会功能在不断弱化方面”错,根据原文“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文学的圈子化问题日益突出,主流文学界似乎很是享受圈子内的舒适与安稳,岁月一时静好。然而,他们是否还有‘破圈’的动力呢?”可知,文学从业者对于当前文学状况的不满和困惑还包括主流文学界在自身的圈子内舒适安稳,不知他们能否打破舒适圈走出来。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军人离开了战场还是军人吗
陈玉福
硝烟在傍晚的阵地上缭绕,战士们在坑坑洼洼的焦黑的土地上收集着战利品,空气中夹杂着浓烈的血腥味儿……一场解放兰州的激烈战斗刚刚结束。
1949年8月中旬,我西北野战军准备以三个主力兵团攻打兰州城。战役开始前,彭德怀司令员把另外两部分兵力布置在了宁夏和西宁一线,它们的任务是在主力兵团攻打兰州时,阻止国民党宁夏马鸿逵部和青海马步芳部增援兰州,以及寻找战机歼灭敌人。在攻打兰州的主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