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630字。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学校、座位号等信息,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灾害文化是人类在与自然灾害共生过程中总结形成并代代相传的集体智慧、传统知识及经验总结。它的形成是一个有一定继承性的、长期的过程,因此要认识灾害文化,有必要追溯其发展历史和发展过程。
  作为一种有“文化”的特殊的动物,人类将其人为营造的物质及社会文化空间叠加于自然空间之上,从而把其所寄居的地球改造为人类之家。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空间同时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三种属性,三种属性在地域上和结构上相互重叠、相互联系。不同于客观的自然空间,社会文化空间中的一切都被赋予了人的主观目的或主观感受,它们制约着人的行为和意识。自然灾害和灾害文化均为被人类赋予特定文化含义的社会现象,都隶属于人类构建的社会文化空间范畴。
  自然灾害与自然界能量、物质流通过程中某种自然力的瞬时强烈释放或时空规律的短时间失常有直接关系,然而,一种自然现象一旦被称为自然灾害,它就已不再是纯自然的了。“灾害”二字不论从其文字起源还是现代含义来看,均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负面服务价值的判定。人们从自身的利害出发,对客观的自然环境进行主观区分,把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与资源破坏的自然现象称为自然灾害;相反,把可为人类带来利益的部分视为自然资源。对人类而言,灾害和资源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可控制是资源,不可控制是灾害。灾害是人类之家的一部分,人类在享用地球所提供自然资源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灾难乃至毁灭性的打击。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文明就是在灾害与生存、挑战与应战的过程中创生、延续、繁荣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同灾害斗争的历史。灾害文化是人类对灾害的共同社会记忆。一种灾害文化一旦形成,便被纳入到人类社会文化环境的体系之中,灾害文化在其中的主要功能是影响人类社会对灾害的认知与承受灾害的能力、约束和协调人类社会的灾害应对行为,使人类社会能够在自然灾害面前处于相对安全状态。
  从时间的视角看,灾害文化在时域上的特点与灾害是不同的。自然灾害在时间上一般表现为随机发生的短时性事件,灾害事件虽是重复发生的,但前后事件之间一般不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而人类在与自然灾害共生过程中总结形成并代代相传下来的灾害文化都要经历发展、继承与扬弃的历史过程,具有累积性、时效性和历史继承性的特点,在任何一个时期的主流灾害文化中,既包括从历史灾害文化中继承的成分,也包括对构建未来灾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分。
  以历史继承性为视角的灾害文化研究,建立在对灾害文化历史认识的基础之上,对现代灾害文化进行历史建构,识别现代灾害文化中的历史灾害文化成分,辨识那些对现代灾害文化具有关键意义的历史灾害事件及灾害文化特征,追溯形成这些历史灾害文化特征所经历的灾害及其社会学习和创新过程。在文化融合日趋强烈的现代社会,应该充分重视灾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问题,任何新文化的引入和输出都需要尽可能地与已有文化传统充分融合,盲目照搬外来文化可能造成水土不服乃至文化冲突。
  总之,历史继承性是灾害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理解灾害文化地域性的重要途径。从灾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出发,挖掘和凝练具有地方特色的灾害文化,可兼顾当地居民的地方认同,并服务于当代防灾减灾事业。
  (摘编自方修琦《灾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材料二:
  当前,自然灾害文化维度上的实证/实例分析与理论探索已涉及到了灾害和防灾减灾实践的许多方面,如图所示。
  自然灾害文化维度当前的总体进展与趋势是:文化因素是影响民众灾害认知和灾害应对的基础背景已得到共识:但是同一文化背景下,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文化因素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目前尚无统一认识。目前,民众认识灾害、响应灾害和灾后恢复方面的相关研究已注意到,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灾害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没有长期沿续性;而灾害文化却有一定继承性,经过长时间才会形成。
  B.自然空间与社会文化空间有相互重叠现象,但是二者区别明显,前者客观,后者被赋予了人的主观性。
  C.我国一些地域社会的传统性本土灾害应对策略对现代减灾有重要价值,它与现代技术融合才能发挥作用。
  D.当前,自然灾害文化维度在灾害应对上的研究已涉及到预防减缓、备灾、应急响应和恢复等不同环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判断自然现象是灾害还是资源的标准,在于它是否能为人类带来利益,能带来利益的是自然资源,反之,是灾害。
  B.自然界能量、物质流通过程中某种自然力的瞬时强烈释放或时空规律的短时间失常在自然灾害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C.我们只有把握了主流灾害文化中对构建未来灾害文化有重要意义的成分,才能做好任一时期的主流灾害文化研究。
  D.目前的研究发现,相比其他因素而言,文化因素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对于人们防灾减灾的正面影响要大于负面影响。
  3.结合材料一,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以历史继承性为视角进行灾害文化研究”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灾害文化有其独特的历史基因,不同地区现代灾害文化的某些差异可能源自于各自灾害文化历史的差异。
  B.灾害文化是人们对待灾害的态度、思想、理念、行为、经验、习俗等总称,它是由灾害衍生的非物质性产物。
  C.一个具有良好灾害文化构建及传承的地区,能够有条不紊开展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将灾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D.灾害文化往往以通俗性、普及性等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及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包括漫画、传说、纪录片等。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材料分析灾害文化在我国成功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的巨大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黑鳝
  凡一平
  黑鳝卧在洞里,盘着身子,像一口缸。
  它曾被顶牛爷捕捉。那是二十年前,顶牛爷老当益壮,它血气方刚(相当于人四十岁)。四十岁的鱼与六十岁的人相遇、搏斗,那定是十分激烈的。
  它感到来者不善,让洞里的孩子全部退后,用颀长的身躯挡在洞口,像一道围墙。一支箭镞射过来,击中了它。箭镞完全射进了肉里,线透明粗大,一端连着它,另一端连着打鱼枪,被顶牛爷把握。
  它似乎料到了他的意图,没有扯着线跑,而是冲上前,在他身边绕圈圈。水浪翻滚,线圈飞舞,像是在泼墨作画。
  粗大的线束缚手脚,越缠越紧。顶牛爷几乎不能动弹,.一呼吸,水把鼻孔堵住,他感到极度窒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