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510字。
重庆市高2023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3.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学界现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的研究,对其应包含的基本内涵以及建构原则和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积累,但还不乏亟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例如,从具体内容止来说,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西方话语霸权 究竟在哪些核心命题上表现得格外牢固。
首先,在社会科学认识论及其方法论领域,隐性但顽固的欧洲中心主义依然倾向于将非西方文化“去主体化”“本质化”。
西方社会科学是在内部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兴起,以及对外殖民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因此,在对待非西方社会的问题上,西方社会科学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将殖民活动合法化的冲动。一方面,它将人类社会进行文 明排序,将自身置于文明的顶端;另一方面,它努力探索非西方社会的运作逻辑,为殖民统治提供政策支持。 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成功地将非西方文化转化为“野蛮人”和“原始人”,西方社会科学使用了一种“异时 化”的策略,即把非西方文化置于其他时间序列中。所谓的“野蛮人”或“原始人”,被想象成是没有文明的 原始文化的产物,处在另类时间内的原始社会和野蛮人成为证明西方文化先进的绝佳例证。
二战后,西方社会科学界展开了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反思,但并不彻底。例如二战后西方提出了文化相对 论。它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价值,且这种价值只能被纳入其自身文化系统而不应被放在欧洲标准 下来进行评价。然而,当这种认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常会引发出文化本质化的倾向,即把文化看作本体 论意义上的存在.每种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有本质差别,相互之间无法理解。如英国学者戈尔纳所说,“使所谓的文化相对论变成了种族中心主义一种新的、怪诞的表现形式”。这种认识论及其方法论带来的后果是,不仅 基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受到了根本侵蚀,实际上也否定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超越各民族 文化限制,而平等地相互认识的可能性。
再往深处探究,将文化本质化还为种族主义留下了暴力泛滥的“后门”。近年欧美白人中的民粹主义者针对其他族群的暴力袭击,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冲突,无疑表明西方社会科学中将非西方文化“去主体 化”“本质化”的认识论及其方法论,仍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其次,面对原本有普遍、辩证联系的人类及其与自然的共同体,霸权、单边孤立和干涉主义,以及以人与自然”二分为前提的极端环保主义,仍如“幽灵”般存在。
当今世界不仅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不可能再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人与自然如何更好地融合也变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无一例外地需要直接面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然而,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及其社会科学界仍不愿抛弃其霸权主义、单边孤立主义和干涉主义。西方国家不仅在政治上以其强大的军事、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为基础,干涉别国内政,对他国进行制裁、封锁、渗透,甚至直接侵略,而且其强大的社会科学研究力量还以所谓的“捍卫自由民主等人类普世价值”等说辞,为其政治行为做“合理性”论证。
在人与自然的联系上,西方社会科学中深层潜藏的霸权主义同样十分强劲。从思想渊源上说,西方社会科学长期秉持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想。它对彼此之间共同、共生、共荣的辩证统一关系,重视不足。这种认识论将人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一味强调人类至上、向大自然无限索取,造成了严重为生态问题。西方社会科学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毫无疑问,这原本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研究取向。然而,当其趋向激进之后,又带来了新问题。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由原来的“天久一分”、征服自然的倾向,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否定人的价值,否定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这种思想,实质上无疑是一种充满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话语。
——摘自黄海《在文明互鉴中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和’与‘同’不一样。‘同’不能容‘异’,‘和’不但能容‘异’,而且必须有‘异’,才能称甚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而不同的价值共同体。和平与发展的价值理念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尽管世界各国在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具体途径方面尚未达成一致,思维还有所殊异,但人类反对战争向往和平、反对贫穷追求发展的总体愿望是不谋而合的。在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西方话语霸权究竟在哪些核心命题上表现得格外牢固,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 研究的首要问题。
B.西方社会科学通过将非西方文化转化为“野蛮人”和“原始人”的策略,达到了把非西方文化置于其他时间序列中的目的。
C.西方社会科学界提出的文化相对论把文化看作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认为各种文化之间存在彼此无法理解的本质差别。
D.西方社会科学界把欧洲标准下的“自由民主”作为“普世价值”,并未真正认识到各国对“自由民主”的理解各有侧重。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引用戈尔纳的说法,意在论证文化本质化倾向使文化相对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受到了根本侵蚀的观 点。
B.材料以近年欧美发生针对某些族群的暴力袭击以及引发社会冲突为例,论证了文化本质化可能存在的恶 果。
C.材料既对重视环保的积极意义表示肯定,又指出其趋向激进后带来的问题,这显示出作者的辩证态度。
D.材料对西方话语霸权的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其历史渊源的回顾,也有对其当下表现的具体分析。
3.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相对论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反思并不彻底,但它认为应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对于构建文明多元发展的世界秩序有积极意义。
B.中国捍卫基于基本生存需要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既是践行人与自然共同、共生、共荣的理念,也是反抗西方意识形态霸权。
C.西方发达国家如果始终无视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事实,极有可能给西方国家内部和世界带来 更多不稳定因素。
D.排斥文明差异性的“同”很难保证一种文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一个国家的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应该与他国 有所不同。
4.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5.阅读下边的表格,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碳排放时间规划的理解。(4分)
相关时间点 中国 美国
工业化起步时间 20世纪50年代 19世纪中叶
计划“碳达峰”(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时间 2030年 2030年
计划“碳中和”(温气体达到零排放)时间 2060年 2050年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杏园(节选)
董夏青青
晚上熄灯前,供应保障分队的心回来了。狗妈被俩人扶着,搀进了医务室。狗妈嘴唇受伤豁了个小口,右臂的手肘摔破了。
三排长说,出发热食前送的路上,他们走了近九公里的路程后,缺水、干燥让人的喉咙像被钢丝球刷过一样刺疼。三排长原本让另外两个战士去替狗妈他们,但那两个战士刚抬着高压锅走了没几分钟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