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720字,答案扫描。

  2023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惘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B. 中国文化体大思纷,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才能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质。
  C. “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D. 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民与君的关系恰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 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C. 中国梦是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蕴的,“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
  D. 《三字经》《千字文》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蒙学读物,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信息越发达文化传播也就越广泛。
  B. 传统文化要在网络文化时代持续发展壮大,就必须有所创新。
  C. 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会彼此冲击,形成干扰。
  D. 一个民族保存着还是抛弃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它将要强盛或者衰落的标志。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 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汽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