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770字。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29分)
  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jū)躬尽瘁,以己之力锲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担当的责任心。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妇(rú)皆知。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锋芒毕露。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4分)
  (1)妇rú皆知(  ▲  )                 (2)jū躬尽瘁(  ▲  )
  (3)亘古不变(  ▲  )                 (4)锲而不舍(  ▲  )
  2.修改语段中画波浪线的病句(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                                               
  3.语段中画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
  A.五彩斑斓        B.锲而不舍       C.当之无愧        D.锋芒毕露
  4.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我们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解说:其中“对”介词,“而”是副词,“充满”是动词。
  B.“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解说:这些对古代不同称谓的理解都是正确的。
  C.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解说: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舞女的裙”,喻体是“叶子”。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
  理想色彩。
  解说:这句话标点使用正确。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
  A.文学作品中往往寄寓着深刻的道理。《孙权劝学》选自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文言笔记小说《卖油翁》通过详写卖油翁沥油的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B.诗歌中总蕴含着强烈的情感。抒情诗《黄河颂》通过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抒发了磅礴的爱国激情,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长篇叙事诗《木兰诗》详写了木兰战后归来的场景,塑造了一个聪明勇敢、坚毅质朴、不慕功利、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C.小说主题一般隐藏在人物性格命运之中或人物关系背后。李森祥的《台阶》一文令人感伤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各种思考;杨绛的《老王》中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借老王的命运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问题。
  D.文人往往作文表达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敬仰。臧克家的散文《说和做》记叙了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事迹;张中行的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
  6.默写(8分)
  诗词里,静静流淌着情思。“(1)   ▲     ,百般红紫斗芳菲”诉说着韩愈对春天 留恋;“杨花榆荚无才思,(2)   ▲         ”是诗人对春天更深层次的赞许;“深林人不知,(3)   ▲      ”书写着王维对世俗的淡泊;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身姿,彰显出她的家国情怀,“(4)  ▲      ,关山度若飞”;洛城春夜悠扬的笛声,牵动了李白的思乡之情,“(5)  ▲     ,(6)  ▲    ”(《春夜洛城闻笛》);同是思家,岑参选择走出悲苦,振作精神安慰家人,“(7)     ▲     ,(8)     ▲      ”(《逢入京使》)。
  7.班级开展“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根据活动主题设计与制作一份手抄报。以下是同学们手抄报的初稿,请你按要求完成(1)-(3)题,将手抄报加以完善。(8分)
  栏目一:敲击心灵,读爱国诗词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④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