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510字。

  课时作业(十) 文言文的信息概括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浸息。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九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太子家令晁错对策高等,擢为中大夫。错为人峭直刻深,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错又上言宜削诸侯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上虽不尽听,然奇其材。诏曰:“间者数年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蓄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减汤、禹,加以无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蓄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民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帝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十五卷)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文帝认同无为政治思想,与民休养生息,使得西汉初期社会呈现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生息的好局面。
  B.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根本大业,他认为农民辛勤劳作还要缴租税,就和商贩没有区别了,提议免除租税。
  C.汉文帝治国善于反思自己,当他了解百姓严重缺乏粮食,就反思出现这些失误的根源是自己愚蠢。
  D.汉文帝明于用人纳言,对晁错的进言他并没有照单全收,对于自己的困惑他敢于交给朝廷要员广泛议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作宾,字宾王,世为吴兴归安人。以父任入仕,监饶州永平监,冶铸坚致,又承诏造雁翎刀,称上意,连进两资。中刑法科,历江西提刑司检法官,入为大理评事。改秩,通判绍兴府。帅守丘崇遇僚吏刚严,作宾从容裨赞,每济以宽。秩满,知台州,首访民疾苦,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