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980字。

  2023年广西省柳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积累(21分)
  “家园”是一切生命的起点。家园,从中国人的心头落在笔下,始终如一。在居住的意义上,是“祖屋”;在文化的意义上,是“故园”;在历史的意义上,是“根”;在家和国一体的意义上,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缩微,家与国不可分割。家园何在?中国人在文学与哲学里,执念于斯,长久地叩问。
  (一)散文里的家园
  精神家园,是指心灵能够获得安慰的地方,或是精神寄托之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品格,包括仁爱、谦恭、自强、自省、和谐、厚德载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必须弘扬的中华精神。莫怀戚在《散步》里表达了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家庭亲情。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中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国家的一生倾情。梭罗在看似枯zào(    )无味的生活中,领略到最宁静的美好,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是他寻找到的精神家园。
  1.阅读以上两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叩(    )    (2)zào(    )
  2.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一些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小说里的家园
  对美好家园的炽热情感,宛转的乡音,存在于作家用心血浇筑的作品里。前有鲁迅的《故乡》写出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露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束缚,表达了改造旧社会、创造新家园的强烈愿望。后有曹文轩在《孤独之旅》里演绎少年离家牧鸭故事,刘绍棠在《蒲柳人家》中书写家乡风情,刘慈欣在《三体》的幻想中思考地球文明……无论是具体的故乡或是抽象的寄托,每个人心中却有一个家园。怀念,寻找,建设,重建,是人与家园关联的亘古不变命题。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宛转:______________    (2)亘古:____________
  4.请从以下备选句子中,分别选出与文段(二)中的作品有关的对联,并根据对联的要求,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填序号即可,2分)
  ①惜桑梓徒留辛酸泪  ②盼同胞好似摇钱树  ③喜笑颜开赞权势狗  ④逢骨肉恰如陌路人
  ⑤暴风雨中感悟人生  ⑥芦苇荡里经受磨砺  ⑦愿后辈共绘崭新图  ⑧横眉怒目斥软弱奴
  (1)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    (2)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
  (三)影视里的家园
  家园是无所不在的精神载体,与人乃至人类的命运时空相关,既是物质也是精神。《流浪地球》中无数人在与时间赛跑时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寻找人类新家园,延续后代子孙生存的希望。《阿凡达》中地球家园的濒临毁灭和奇幻美丽的潘多拉星球被侵略,引发人们对现代工业社会和万物有灵世界的对比思考。放眼全人类,精神家园是蝉鸣虫响的自然呼唤,是人类对星空、真理、智慧的仰慕与尊崇,是人们对一切苦难的悲悯和对矛盾摩擦的理解与宽容,是真、善、美在人们心中激荡的金色涟漪。
  5.下面是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缩微,家与国不可分割。
  B.精神家园,是指心灵能够获得安慰的地方,或是精神寄托之所。
  C.无论是具体的故乡或是抽象的寄托,每个人心中却有一个家园。
  D.家园是无所不在的精神载体,与人乃至人类的命运时空相关。
  (四)诗词里的家园
  你听,“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家园在时间的源起。你听,“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家园在空间的尽头。你听,“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家园在中国人心里,是根的起源。你再听,“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中国人对“家园”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怀。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与“家园”相关的内容。(共10分,答对一空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作者/出处 题目 批注 诗文
  王湾 《次北固山下》 设问,写诗人离家日久,想要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画龙点睛,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的乡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饮酒《(其五)》 借景抒情,写诗人在篱下采菊,无意得之的忘我心境。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 ⑤《_____________》 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苏轼 《水调歌头》 用典,诗人希望突破时空阻隔,让分离的人共享美好的明月。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问一答,作者登楼远望,想到故土,感叹历史兴亡。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