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 约17350字。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
中华美学的中心线索与核心观点是“中和之美”。《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论述揭示了“中和之美”的最主要的内涵。“中和”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其地位是“天下之大本”与“天下之达道",即为天地万物的普遍性的、根本性的运行规律。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根本规律。“致中和”的最终目的是“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文化讲求天地阴阳各在其位,从而阴阳交感、风调雨顺,万物繁茂。这是中国文化观念中“天人之和”“阴阳相生”等的理论关怀。
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是以经商与航海为生存方式,与这种生存方式相应的几何哲学与数理哲学等成为其最基本的哲学原则,追求“形式和谐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成为其根本的美学原则。朱光潜指出,“在早期希腊,思想家们首先关心的是美的容观现实基础。毕达哥拉斯派把美看成在数量比例上所见出的和谐,而和谐则起于对立的统一。从数量比例观点出发,他们找出了一些美的形式因素,如完整、比例对称、节奏等。"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体现。中国文化追求人的德行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中国古代“中和之美”的这种沟通天人的功能,与西方美学沟通感性与理性的功能是迥然不同的。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观念,客观上包含着“太极”思维和阴阳相生的观念。它不同于西方古代、现代哲学与美学的一切主客二分甚至是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而是体现出一种相依相融的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特别适合于促进审美与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摘编自曾繁仁《礼乐教化与中和之美》)
材料二:
中国古代以和谐为美早已成为时尚,文艺也追求和谐美,不仅内容和谐、形式和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而且还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文艺的和谐就是为了调节人类的和谐。中和就是调节和谐的根本措施和原则。也是和谐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尚书》强调“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开始,就奠定了中和之美的和谐说基础,说明了文艺和谐美和人类和谐美的关系。因此,文艺不仅追求外在的韵律、语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和”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中和是天地万物的根本性的运行规律,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的中心线索和核心观点。
B. 以和谐为美是中国古代的时尚,文艺也追求和谐美,目的是调节人类的和谐,而中和是调节和谐的根本措施和原则。
C. 中国古典戏剧、诗、词、小说等均以大团圆结局,这体现了中和之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创作和欣赏心态上的趋同追求。
D.刚柔相济是实现中和之美的艺术要求,刚、柔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阳刚中有阴柔、阴柔中有阳刚的对立统一关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材料一中毕达哥拉斯派与材料二中中国古代文艺都追求形式的和谐,如认为平面图中圆形最美,律诗讲究形式整齐等。
B.中国古典戏剧注重情节完整,人物命运有所终结,这不仅是出于结构形式和谐的需要,更是获得情感和谐的需要。
C.喜剧和悲剧因素相互渗透、融合,使得关汉卿的杂剧在内容和情感上都很有节制,表现面和力度大大拓宽、加深。
D. “中和”曾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其强调平衡、统一,过于保守,对新时代艺术的创新有制约性。
3.下列选项,最适合支持“中和之美”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D.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的“中和之美”与西方美学的差异。( 4分 )
5.《红楼梦》的结尾,宝玉和贾兰科考得中,贾政被赦复官,衰败的贾府“家道复兴”;宝玉中举后出家,在雪天中拜别贾政,“留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组情节的看法。( 5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沙丘上的陌生人
阿瑟•戈登
我记得,那是七月的一个早晨,和往常一样,盛夏的燥热还未降临,一切都是那样宁静和明亮。我当时13岁,皮肤晒得黑黑的,头发也蓬松凌乱,有点清高,也免不了有点孤独。冬天,我得穿上鞋子和别的孩子一样去上学。夏天,我就住在海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遐想连翩。
这天早晨,我在村庄上游的一个旧码头把小船拴好。忽然间听到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