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20字。
宁波市鄞州区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书写(3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规范、字迹工整。(3分)
二、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4分)
忧伤的音乐最容易进入心底,撩动起过往的岁月积存在那里的抹不去的情感。很快,我就陷入这种情绪里,眼眶也不禁泛起了泪水。这时,忽见画案那边有一块金黄色的光。它很小,tián(▲ )静,神秘;它是初生的太阳照在对面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下来,落在画案那边的,很是震憾。此刻书房内的夜色还未tuì( ▲ )尽,在灰蒙蒙、晦暗的氤氲里,这块光像一扇远远亮着灯的小窗。
(1)加点字“眶”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 ▲ )(1分)
A. kuāng B.kuàng
(2) 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1分)
▲ 改为▲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tián( ▲ )静 tuì(▲ )尽
2.根据提示填写名句。(8分,每空1分。凡加字、漏字、错别字现象,该空不得分。)
(1)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 _____。(贺敬之《回延安》)
(2) ▲ ,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 ______▲ __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4)微君之躬, ▲ 。(《诗经??式微》)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是: ______▲ _____, ▲ 。
(6)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颂,写出洞庭湖波澜壮阔,浩大气势的名句是: ▲ , ▲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社戏》是一篇小说,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B、《安塞腰鼓》一文的作者刘成章,用酣畅的笔调,描绘出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情以及人民生命的升华。
C、《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D、《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明写游鱼暗写潭水清澈,笔法妙极。
4. 解释下列加点的古诗文字词(4分)
悄怆幽邃 ▲ 石青糁之 ▲ 罔不因势象形 ▲ 子宁不嗣音 ▲
三、阅读理解(44分)
(一)名著阅读(6分)
5.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 ▲ 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 ▲ 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2分)
6.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 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判断吉凶。
C.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哥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7.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2分)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①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②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蚕豆
曾必荣
①北京我没去过。
②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之《蚕豆》中道:“北京人是不大懂吃新鲜蚕豆的。北京人爱吃扁豆、虹豆,而对蚕豆不赏识。”单从这一点上,我就不羡慕北京人。
③我生在江北边,现居江南岸。江南江北蚕豆好,教我如何不爱它?我爱吃新鲜蚕豆,尤其是现在。而在小时候,我却偏爱吃老蚕豆。
④小时家贫,零食稀有。逢上年节日,若能装上半裤袋的蚕豆,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这种把晒干的蚕豆,和着“油沙”炒熟,当零食吃的蚕豆,在我的故乡,并没有特别的称谓。蚕豆就叫蚕豆,“站不更名,坐不改姓”像铁打的汉子,其硬无比。——牙齿不好的人,是难享这口福的。
⑤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巴地问:吃么东西,把点我吃吃?
⑥没吃呀。
⑦没吃——?你把嘴张开给我看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