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 约14880字。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春秋战国到独尊儒术之前,是中华文化发展变迁的关键时期。其间所取得的思想突破,不仅深刻影响了后世学术与思想的发端和发展,更在代代传习中逐渐内化于中华文化传统与国民气质。而孔子正是这一时代的开启者和重要参与者:“从孔子开始到秦完成统一的三四个世纪里,中国人的基本思想得以奠基。从那时起,支配着中国人心灵的观念以及周代的社会和政治元素,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今后中国的历史。”(牟复礼《中国思想之渊源》)柳诒徵直言孔子是五千年“中华文化之中点”“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文化史》)。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以上评价是切中肯綮的。
  与其他诸子不同,对孔子的推崇从子学时代之初就已然开始了。如《墨子》中就记载了公孟子和墨子之间关于“若使孔子当圣王”的探讨,并称“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孔子逝世后,鲁哀公诔文称他为“尼父”。此后,对孔子的尊崇延绵不绝,在西汉孔子被奉为“素王”;北魏孝文帝称其为“文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而这背后的原因,正是传统中国对孔子文化地位的一致认可。
  以上的一切又与孔子作为子学时代开创者的身份密不可分。
  其一,孔子是私学兴起的关键人物。春秋时期,周室东迁,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王官流散,庠序废坠,由“学在官府”变成了“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学术下移,私学渐兴。诗书礼乐向民间扩散,文化职官四处流散:“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叢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论语•微子》)其中的有识之士开始以个人身份授徒讲学,这就是中国最初出现的私学。孔子并非私学的首创者,但以其规模最大而影响最为深远。孔子弟子徒属众多,其中“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   《史记•儒林列传》),这不仅为孔子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也为百家异说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其二,儒墨之争是百家争鸣的开端。在“道术为天下裂”的过程中,儒家与墨家率先展开争鸣:“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讼。”(《淮南子•俶真训》)这一时期,思想空前活跃,文化盛极一时,各种观点并存,各类激辨层出,儒、墨也由此成为子学时代百家争鸣中的两股重要力量:“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多数诸子论争也都是在儒家所提供的框架下进行的,孔子和儒家成为诸子难以绕过的话题。
  其三,孔子以“仁”与“礼”为核心,依托儒家思想完成了对三代文化的总结。从文化上而言,儒家思想与三代,尤其是西周文化存在密切关联。胡适先生的《说儒》曾认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孔子虽为殷商贵族后裔,却无比向往和推崇“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社会,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中庸》中孔子对鲁哀公也曾提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正如杨向奎先生所指出:“以德、礼为主的周公之道,世世相传,春秋末期遂有孔子以仁、礼为内容的儒家思想。”(《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摘编自李华《中华文化发展与孔老地位变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国文化传统与国民气质的形成离不开从春秋直到独尊儒术之前的文化变迁。
  B.孔子在诗、书、礼乐等方面造诣极深,公孟子与墨子便认为孔子能够成为圣王。
  C.春秋时期,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等导致的学术下移,为私学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D.百家争鸣时期,儒墨两家不仅是最先展开争鸣的,而且是当时重要的两股力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头段先点明中华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再指出其间思想突破的意义,最后强调孔子对于他以后数千年文化的影响。
  B.文章举出鲁哀公在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这一事例,论证了传统中国对孔子文化地位的认可与肯定。
  C.文章从私学兴盛、争鸣开端及三代文化总结等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论证了孔子是子学时代的开创者。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大量运用引用论证,在使文章颇具文采的同时,也使内容显得真实可信,论证也更具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孔子的思想在私学兴起之时广泛传播,与其门徒众多且其优秀者在社会上地位较高有关。
  B.儒墨两家是春秋时的显学,它们在一些观点上的激烈争论,实际上开启了百家争鸣的时代。
  C.孔子虽为殷商贵族后裔,但其思想未受殷商时期的影响,他极力推崇西周的文化、礼制。
  D.《论语》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言论,有可能来源于蕴含德、礼的周公之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894年4月,拉姆齐参加了瑞利举办的一个讲座。瑞利此前发现用亚硝酸铵分解法得到的氮气与从空气中提取到的“氮气”具有不同的密度。瑞利与拉姆齐讨论后决定共同探索这一现象的原因。他们立即在各自的实验室里对此展开研究,并几乎每天保持联络,互相通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同年8月,拉姆齐和瑞利宣布发现氩元素。1895年,拉姆齐从钇铀矿中分离出氦,随后的几年,他又相继发现了氖、氪和氙。1903年,他与弗雷德里克•索迪合作在镭放射中探测到氦。1910年,他与罗伯特•怀特洛•格雷一起分离出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