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7900字。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小说材料的一切故事,都只能发生于空间之中。空间距离的改变,使得一切关系得以改变,从而不断编织新的或改写原有的人间故事。近在咫尺与远在天涯绝不只是近在咫尺与远在天涯,它们一定还会作为改变生活、改变人心从而改变故事的因素而存在。丈夫远征,妻子独守空房,于是就有了闺怨诗,并且有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丈夫远征归来,与妻子整日厮守,又是另一番情趣,并且会演绎出另外一些故事。小说的写作无非是在空间的改变之中寻找悲哀与欢乐,寻找种种主题与种种美学趣味。空间不仅仅是改变关系的因素,同时也是故事得以发生与进行的场所。
就形式本身而言,小说不属于空间艺术。绘画、雕塑才是空间艺术——它们必须关心平面、立体之类的空间问题。绘画者面对画布,也就是面对一份特殊的空间,而在画布上进行的关于物质的或生命的描绘,空间问题则是由始至终的:视点、灭点、近距、远距……而雕塑,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如何实现被雕塑的物质在空间中呈现某种形态、形状的意图。而这一切,对小说来讲是不存在的。小说与音乐一样,属于时间艺术。绘画与雕塑属于瞬间动作、行为的截取——它没有时间。关于这一点,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已做了明白的解释:“绘画,由于所用的符号或模仿媒介只能在空间中配合,就必然要完全抛开时间,所以持续的动作,正因为它是持续的,就不能成为绘画的题材。绘画只能满足于在空间中并列的动作或是单纯的物体,这些物体可以用姿态去暗示某一动作。”而小说却可以去描绘持续性动作。当一只鹰听到山林的呼唤,展开大翅,从岩石上缓缓起飞,向高空而去时,一个小说家可以凭借文字,绘声绘色地向我们描绘鹰飞翔的全过程。
我们说小说是时间的艺术,是从小说的形式而言的。而从小说所要关注的、最终作为自己内容的那一切来看,空间问题却又成了它基本的、永远的问题。既然它所关注的对象无法离开空间,那么它也就无法抛弃空间。并且,恰恰因为小说在形式上属于时间艺术,所以,空间问题反而在这里变得更加引人注意了:作为时间艺术的小说究竟如何看待空间,又如何处理空间?空间问题就成了小说家的一门大学问。
(选自曹文轩《小说门》,有删减)
材料二:
龙迪勇先生在《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中指出,很多现代小说家“不仅仅把空间看作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是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利用空间来安排小说结构,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空间叙事”为小说叙事研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故事的发生与空间距离的改变有很大关系,空间产生故事,也推进故事的发展。
B. 绘画、雕塑能呈现物质在空间中的瞬间动作,不能描绘持续性动作。小说正好相反。
C. 咸亨酒店见证了孔乙己的悲剧,其蕴含的等级观念、人际关系等是悲剧产生的关键。
D. 深入分析动态空间叙事下 不同场景特点,有助读者全面把握人物特点及叙事特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小说研究中的空间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小说描述的对象既不能离开时间也无法脱离空间,这就决定了小说的时空艺术性。
C. 《阿Q正传》通过描述阿Q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展示其精神胜利法的多元特点。
D. 小说对某一具体空间都会设置多个视点的观察,可以在多维比较中营造艺术效果。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浦安迪认为:从上古神话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的主流中,空间感往往优先于时间感。
B. 小说的叙事方式可以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其中顺叙的使用最为普遍。
C. 《边城》中那条渡河,是翠翠和爷爷生存的必要空间,与人物形成相依为命的关系。
D. 《蝇王》将一群少年置于孤岛,然后静心观察他们在异境中的表现,考验真实人性。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材料分析潇湘馆这一空间在《红楼梦》中的叙事作用。
当贾宝玉问黛玉选哪儿时,黛玉说:“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宝玉听了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第二十三回)
诗社成立,众姐妹商讨命名雅号时,探春笑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第三十七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小说正好相反”错误。由原文“而小说却可以去描绘持续性动作”可知,小说可以描绘持续性动作,但不等于不能描绘瞬间动作,所以“正好相反”不合适。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中记(节选)
阿来
地震发生的日子是5月12日。之前,阿巴已经和村里各家各户商量好这一年祭祖先的日子——5月15日。那时,地里的小麦已经锄过了二遍草,又施了一道帮助小麦抽穗扬花的化肥。玉米出苗后,也锄过了头遍草。果园里近年引种的叫车厘子的樱桃已经泛红。男人们坐在村前的石碉前,讨论要不要把村里在外面打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