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8680字,答案扫描。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大量新媒体微平台和互联网群组的建立,拉开了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序幕。海量微信群和朋友圈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种理论话语上的“去中心化”和对话语霸权的消解。但是,“狂欢式”的批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圈层化”与“分流化”现实。
以趣缘为纽带的同质化个体借助数字技术的东风,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化“群体”,并成为今天人们网络化生存的真实写照。“圈层化”批评成为很多人在网络空间中探寻人类联系的新机制。“隔圈如隔山”“说了你也不懂”“懂了你也不听”“听了你也不做”成为很多网络批评群体“圈层化”的形象表述。当我们将“不懂勿犯”视为网络时代“圈层化”交往的基本礼仪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网络评论经常出现“非黑即白”的对立与争吵了。更重要的是,数字媒介技术不仅改变了社会关系的生态圈,也改变了当前文艺批评的生态场域。在数字“圈层化”背后的生成机制中,商品、资本、消费以及流量等因素其实发挥着比批评话语本身更加重要的作用。
数字技术应用的多元化,使得个体在网络空间中的交往更加频繁,同时由于个体多重身份的叠加,网络空间中的评论话题更加多样化、程度也日益深化,并呈现出越来越细碎化和“蜂群化”的发展趋势。每个“蜂群”通过划定特定的网络空间进行信息与观点的分享,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吸引更多人加入群体,并形成笼罩整个群体的价值观念。这就是桑斯坦所谓的“信息茧房”效应,即在看似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我们往往“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个体会在“茧房”效应的作用下不知不觉地建构起一种信息的自我过滤和自我保护屏障,并在延绵不绝的同质化信息流的轰炸下,形成一种特定的圈层化的认知偏见。
提起“圈层”,公众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饭圈”。如果说粉丝们将大量时间、金钱投入到追星活动中是个人行为的话,那么“饭圈”则是追星模式的团队化和体系化。因此可以将“饭圈”视为粉丝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饭圈”批评从语言上来说,多采用“圈地自萌”和“造梗”的方式,创造独属于自己的行业“黑话”。“饭圈”批评常常由挪用的语言符号构成,借用了很多二次元的语言符号,又夹杂着英文缩写、拼音缩写等形式。“饭圈”批评的圈内话语还带有明显的口语化、情绪化和排他性。“饭圈”批评常常是在固定的贴吧或者线上群体中产生的即时性互动,强调交流的具身化和情境化。与学院派的严谨逻辑相比,“饭圈”批评不仅缺乏必要的学理性,而且很多语言组织都违背了拼写的规则或者语法规范,圈外人很难“解码”。“饭圈”批评中还存在一定的语言暴力和排他性。粉丝们对某些明星偶像往往投入过多的情感,他们的很多批评都具有一定的情绪化特征。“饭圈”的圈层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壁垒,交织着潜在的话语斗争与权力的博弈。粉丝们话语权的大小往往与他们的活跃度、发帖数、贡献值等密切相关。有的“饭圈”内部还出现派系斗争,于是控评、互撕、屠版、人肉甚至直接拉黑某些异见者变成了他们的惯用策略。
(摘自王亚芹《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圈层化”与“破圈”之道》)
材料二:
在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时代,文艺批评的权力主要由学院派批评家掌控,普通受众多处于文艺批评权力结构的底层。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媒介技术的多元融合及其重新赋权,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媒体微平台和互联网群组的建立体现了理论话语上的“去中心化”,消解了话语霸权。
B.在数字“圈层化”生成过程中,商品、资本、消费以及流量等因素比批评话语更重要。
C.网络评论经常出现“非黑即白”的对立与争吵是违背“圈层化”交往基本礼仪的表现。
D.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化“群体”,有利于聚合相似趣味的个体,但也可能会带来认知偏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粉丝追星是个人行为,“饭圈”追星是团队行为,所以,“饭圈”是粉丝文化的发展。
B.“饭圈”批评常借用二次元的符号和英文缩写、拼音缩写,这导致其缺乏必要的学理性。
C.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粉丝群体才有了更多的参与文艺批评、发表个人文艺观点的机会。
D.粉丝群体对作品的另类阐释往往出于对文本单一化解读的反感和对学院派批评家的反叛。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甄嬛传》与《琅琊榜》的粉丝基于两部作品创作国风漫画、表情包。
B.“天猫青年实验室”打造以“二次元圈”“国风圈”等为典型圈层的“天猫无限派对”。
C.“斗破迷”对古装玄幻小说《斗破苍穹》如此评价:少年心性,就该是不妥协、不放弃。
D.以弹幕闻名的“哔哩哔哩”视频网站打破用户边界,覆盖年轻人到多个群体。
4.材料二结尾说:“粉丝批评离理想的文艺批评公共领域尚有较远的差距。”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分)
5. 法国当代思想家布尔迪厄指出:“在文化生产中,趣味已被作为一种阶层区隔的工具而使用,圈层化的批评也成了批评者自我标签式的存在。”请结合材料谈谈文艺批评的“破圈”之道。(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遥远的回响
吕新
①一代晋商,集体转身,依次退场,在时间的深处渐行渐没,分别以各自的方式与命运消失于历史的风雨之中。
②幕落下,时间的绛紫或深红或墨绿的帷幕落下,鼓,消音,锣,蒙尘,虽然脸朝上,却是另一种埋葬的方式,脸用蛛丝的手捂着,蛛丝儿结满雕梁,丝弦松开,不再紧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