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2330字。
河北省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我们看完一出优秀悲剧的成功演出(或者很投入地读完悲剧剧作),比如看了《窦娥冤》或者《奥赛罗》的演出,它们在我们情感上引起的反应,就是悲剧美感或曰“悲剧快感"。
在悲剧中,有对人的悲痛与苦难的演示,甚至还要叫观众目睹仇恨、阴谋、杀戮等可怕的事件发生。然而奇怪的是,人们为什么还要坐到剧院里去欣赏这些剧情在舞台上的呈现,并且还要献出一掬同情之泪呢?为什么看过善良的窦娥含冤被杀、正直的奥赛罗中了奸计先杀妻后自杀这样的舞台上的悲惨之事,会得到审美的享受即”悲剧快感"呢?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之所以能产生美感的解释:第一,悲剧既然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那么“每个人都能从模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即使是对可怕和讨厌的事物的模仿,当人们观看其“逼真的艺术再现时,却会产生一种快感”;第二,“打动人心”的情节与“引发快感”的音乐、语言、画面等方面的技术处理;第三,“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换一个说法是,“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并从体验这些情感中得到快感”。第一、二两点讲的是普遍性艺术规律,并不仅限于悲剧。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点,它所讲的正是悲剧美感的问题。这里说,看悲剧会引发我们的悲悯和恐惧之情,并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又说对这些情感进行“体验”,从中得到快感。“疏泄”本是古希腊的一种医疗手段,就是把体内可能导致病变的郁积之物疏导。宣泄、涤除出去,又可译为“净化”。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用药物治疗身上的病,用音乐治疗心上的病——“净化”不洁的灵魂。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看法,《乐记》主张用乐舞艺术“顺气”“倡和”,使人回归人道之正。因此,从戏剧对人的精神上的积极影响来说,这个关键词译为“净化”比较恰当。中国古代医学讲究一个“通”字,不通则痛,“通”与疏导、宣泄、净化之义是一致的。有气闷于心则病,气通则病除。怜悯、恐惧以及怨怒、哀伤之类的情感,大都属于否定性心理反应的结果,它们郁积于心,人们在艺术创造中,把这种消极的情感变成了美的创造的原料。当我们在欣赏悲剧时,随着剧情在我们心灵上引起的震撼与波动,上述这些否定性的情感便被我们以精神的力量加以疏导、宣泄与净化,并在疏导、宣泄、净化的过程中对这些情感重新加以“体验”,把它们转化成一种高尚、纯洁、爱我人类的慈悲情怀与追求自由的奋发精神,这就是悲剧美感。
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被悲剧真正打动了的人,会有意无意地摒弃“外物”的毒化与诱惑,回到人之为人的那些光辉品性上来,他会变得纯洁、真挚、高尚起来。这样我们从大量悲剧经典中概括出一种悲剧精神。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中那很高的真善美的价值含量,不但未被否定反而更加突显在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生活之中。所以悲剧不仅有严肃的情调,而且有崇高的境界。这是悲剧净化、陶冶人的心灵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其主人翁往往还表现出“英雄的气概”。
(摘编自董健、马俊山《悲剧美感与悲剧精神》)
材料二:
《哈姆莱特》《雷雨》都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制黑暗势力惊心动魄的斗争。《哈姆莱特》全剧由六个人的死亡构成。哈姆莱特决心复仇,不幸误杀了恋人奥菲利娅的父亲;奥菲利娅因此精神失常,溺死在河中;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为报仇,在新国王克劳狄斯阴谋安排的决斗中用涂了毒药的剑刺中了哈姆莱特,而他也死在哈姆莱特的毒剑下;哈姆莱特的母亲也因饮了克劳狄斯为哈姆莱特准备的毒酒而死。四人同归于尽使悲剧达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并从体验这些情感中得到快感”是亚里士多德对于人们观看悲剧并产生美感的解释。
B. 人们将消极情感变成艺术创造中美的原料,我们在欣赏悲剧时,情感随着剧情变化并最终转化成慈悲情怀和奋发精神。
C. 悲剧快感可以治疗人身上的病,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我国的《乐记》都主张用音乐或乐舞来“疏泄”。
D. 《雷雨》全剧由在一天之内三个亲人死亡和两个人的疯狂构成,作者用残酷的形式表达对黑暗时代的愤怒。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欣赏优秀悲剧演出之时,常常会有情感反应,即产生悲剧美感,这是由剧情情节与音乐、语言、画面技术处理引起的。
B. 观看悲剧演出或专心阅读悲剧剧本(如《哈姆莱特》)的人,不受“外物”的毒化与诱感而回归人之为人的光辉品性上来。
C.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其主人翁往往还表现出“英雄气概”,比如,《雷雨》以五个英雄人物三死两疯,一个个毁灭来使人们获得悲剧美感。
D. 《哈姆莱特》和《雷雨》都具有血与冈电的悲剧,都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制黑暗势力的斗争,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3. 下列选项中所涉及的作品不属于悲剧的一项是( )
A.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讲述了船商安东尼奥为帮助好友巴萨尼奥向美丽的富家女鲍西亚求爱,而向夏洛克借钱,以供巴萨尼奥所用,并立下了如违约割胸口一磅肉的故事。
B. 孔尚任的《桃花扇》中。侯方域与李香君历经千辛万苦、沧桑巨变才得以相见,却在张道士的“大喝”与“蛊惑”之下双双修道,爱情之花也随之枯萎。
C. 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天神普罗米修斯盗来火种送给人类,激怒了众神之主宙斯的故事。宙斯命令威力神和火神将普罗米修斯钉在高加索的悬崖上,暴露在雨雪风霜和烈日炙烤之中,以警告他以后不要再对人类滥施同情。
D.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4. 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5. 为什么说“悲剧净化、陶冶人的心灵”?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需要一把雪亮的锄头刮骨疗伤
邓建华
我的乡愁,是被一把锈死的锄头给咬伤的。现在,我需要一把雪亮的锄头刮骨疗伤。
父亲破天荒回得早,我有点谅讶,照例去给他打洗脚水。等我找来他的拖鞋,他一声不响侧卧在床。我没有再去喊他。
他总是被人叫去做调解,帮崽多的人家分家,给不和的人家劝架,为受委屈的人家撑腰,就因为他有一个改变不了的身份——老支书。他一出去,一般是三更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