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060字。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实在不能嗔(zhēn)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dàn)不经。
B.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mài)幽悄(qiāo),意味应是深长的。
C.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sù)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nì)迹。
D.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rǒnɡ)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mù)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B.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C.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地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溶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D.我不敢冒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停不歇,一反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
B.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C.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D.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前后,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而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C.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上的“经石峪”、“无字碑”、“六贤祠”、“玉皇顶”……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
B.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C.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D.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6.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说”是一种议论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悲情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C.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治经为博士”中的“博士”是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甲】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