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820字。

  江苏省江阴市直属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取dì(     )  ②烦zào(     )  ③亘(     )古
  2. 默写诗文名句。
  ①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②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③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④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
  ⑤《木兰诗》中,描写木兰经历战争旷日持久、出生入死、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春夜洛城闻笛》中,听到“折柳”而唤起游子浓浓思乡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老师说,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锲而不舍。
  B.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C. 锡澄地铁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D. 这个秘密鲜为人知,全校没有人不知道。
  4. 下列加点字 词性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副词)
  B.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连词)
  C.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叹词)
  D. 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介词)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公”对男子的尊称。
  B. 《资治通鉴》是唐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 【语段探微】下面是关于“诗歌节奏”的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 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②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⑤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⑥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A. ②④⑤①⑥③ B. ②⑤①④⑥③ C. ④②⑤①⑥③ D. ⑤④①②⑥③
  综合性学习(6分)
  7.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爱国诗词名句。
  (2)请仿照示例,以“爱国” 核心,再设计两个主题活动并拟出名称。
  示例:爱国人物故事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年级下册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 爱国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澜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关东原野上炽热的爱国情怀;读___________,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仿照上文表述,在划线处填写本册所学的作家作品以及对课文的品析)
  8.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十八岁的时候,祥子便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做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