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320字。
江苏省江阴市直属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 天州一中本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倡导低碳生活”,以下是班长小澄同学的发言稿,请你帮他完善稿子。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但追sù( )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方式,总有些不和谐的现象令人怅wǎnɡ( ):肆意开采,肆意破坏,造成草木稀疏、水土流失、土地龟( )裂,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为此,我们应当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既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更需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凝聚成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从家到国,从小到大,每一份努力,都将成为建设美好家园的种子,我们在春天播撒希望,期盼能迎来草长莺飞的秋天。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追sù( ) 怅wǎnɡ( )
(2)给加点字注音。
龟( )裂
(3)小澄的发言稿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处是( )
A. 稀疏 B. 磅礴 C. 草长莺飞
2. 读经典诗文,赏美景传情。请根据提示,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点缀我们生命的星空。我们从“蒹葭萋萋,①___________”(《蒹葭》)中感受到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从“②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中品读到古人歌咏美好爱情的华章;从“③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中体味到女主人公思念心中所恋的失落与惆怅;从“④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中感受到劳役者的满腔愤懑。古人常在诗文中表达心志,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⑤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定平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⑥__________,__________”,巧设比喻,委婉表达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以在太平盛世闲居为耻而渴求从政的心愿。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 一项是( )
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桃花源记》中,“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是指古代儿童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后代指小孩。
B. 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年规戏”,鲁迅曾以此创作短篇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呐喊》里。
C.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D.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关雎》是《诗经》中的首篇,双声叠韵和重章叠句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B.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C. 我们要响应政府“创建文明城市”,把江阴建设成为一个美丽文明的城市。
D. 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不只是爱的抚慰,往往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
5.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衬托出山涧的幽深,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
②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③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
④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
⑤“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
⑥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独特的享受。
A. ④⑤①③⑥② B. ④①⑤③②⑥ C. ②⑤①⑥③④ D. ②⑥①⑤③④
综合性学习(4分)
6. 天州一中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1)阅读本次活动的新闻稿,并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2字)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时时刻刻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2023年4月10日下午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在这次诵读比赛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人文之美,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小澄想整理一本主题诗集,需要拟写主题并选择诗句。请根据表格信息填写内容。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返景入深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