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253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B) 2023.0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一个人文精神的悠久传统,在古代,这个人文传统虽然受到等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束缚,却也发生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中国知识分子古代称为“士”。春秋时期,出现了具有一定知识而失去贵族身分的“士”,著名的知识分子有老子、孔子、邓析、孙武等,从战国时期开始,士、农、工、商称为“四民”,其中士是知识分子,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强调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即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为终极关怀。儒家承认人类是天地所生的,肯定人本身具有优异的价值。《孝经》记述孔子之言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论语》记载:“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务民之义”即重视道德教化。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贤也。”所谓有义,即有道德观念。这与孔子所谓“务民之义”是一脉相承的。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中国知识分子具有人文精神重要体现。
高扬人格尊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之一。儒家宣扬人的价值,其理论基础是承认人具有独立意志,因而具有独立人格。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人都有较三军之帅更为坚强的意志,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因为具有独立的意志,也就具有独立的人格。孟子提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谓“所欲有甚于生者”即指人格尊严;所谓“所恶有甚于死者”即指人格的屈辱。孟子称“所欲有甚于生者”为“义”,其所谓义即指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同时亦尊重别人的独立人格。孟子更提出“以德抗位”的主张,强调道德人格的崇高价值,认为人应提高道德的自觉而不屈服于权势。这是对于人格尊严的高度肯定。《礼记》提出了士“可杀不可辱”的论断,可杀而不可辱,宁死不屈,这是对于独立人格的强烈坚持。
真诚的社会责任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的重要内容。历代具有社会责任心的知识分子很多,他们不但宣扬人格尊严,而且强调社会责任心。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固然表现了傲慢自大的态度,也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与孟子同时的宋钘、尹文以救世济民为志。贾谊向汉文帝上《治安策》,董仲舒向汉武帝上《天人三策》,都表现了知识分子对于社会政治的关怀。唐代韩愈谏迎佛骨,被贬之后,作诗云:“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表现了对社会国家负责的刚直气概。张载自述学术宗旨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表现了哲学家的广阔胸怀。明清之际,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观点,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王夫之著《噩梦》,都是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的明确表述。坚持人格尊严、重视社会责任心,这都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的主要问题。经过辛亥革命,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前几年,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于是中国文化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部分学者鼓吹西方近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思维采取了全面否定的态度,却忽略了或不了解西方近代的一些人文主义思维家曾经受过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这就陷于偏失了。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高度浓缩和积淀,是民族性格的集中表现。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和核心内容。时至今日,时代进步了,等级制度已经废除了。我们应该在固有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更发挥创造性的思维,使人文精神高昂起来。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当代知识分子理应承继先贤遗泽,古为今用,培育“现代士人精神”。这里说的“现代士人精神”,指的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需要将古代士人的道德自律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持续传统士人精神中的优秀内涵,将之与现代理念结合,以构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风貌。在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呈现多样化趋势,表现为趋向上层、投靠财富、热衷名流,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士”,是指失去贵族身份、而且有一定知识、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的阶层。
B.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为终极关怀,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C.在儒家看来,能够具有独立意志是宣扬人的价值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独立人格的重要依据。
D.材料二认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应该有自己的精神风貌,也应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视界和胸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中“士可杀不可辱”的论断,说明了中国古代一些士人具备不屈服于权势的人格尊严。
B.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关注社会政治的重要原因是他们有社会责任感,这是他们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C.相较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优良传统,西方近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对我们的实际作用不大。
D.材料一侧重对历史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挖掘,材料二侧重强调应追寻现代士人精神。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一“士”的人文精神的一项是(3分)
A.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欧阳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D.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文天祥《过零丁洋》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在当时和今天都有重要的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5.学校拟举办学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精神的主题讨论会,你作为发言人,结合两则材料列出发言提纲。(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家》(节选)
曹禺
(本文节选自《家》的最后一节,这时觉新妻子因难产去世,觉慧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旧思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毅然从家中出走)
正中门推开,缓缓地进来觉慧,他换了衣装,穿着一个短短的蓝布旧袄,青夹裤,手里拿着一顶破毡帽,头发散乱,脸上沾了尘垢,目光炯炯,十分小心地悄悄走近觉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