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510字。
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36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 默写
(1)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4)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时,小明被抗日军民不畏生死、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二)(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斫:欧断。②金声而玉应: 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
2. 【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
3.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 ) (2)使国工视之(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5. 【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6. 下列对两则寓言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传播范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B. 【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C. 【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D. 【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处理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7. 两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同。
(1)【甲】文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34分)
(一)(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大地有形
——人类是怎么认识地球的
①世世代代生活于地球上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却要晚于对星空的认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地球之上,我们无法观察到它的全貌,更感受不到它的运动。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无比艰辛的历程。
②在几乎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有关于创世纪的传说,也有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受限于人的视野和生活环境,早期的人们都认为大地是平面的。中国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埃及人认为地球像一个piāo fú在海洋上的盘子;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希腊人认为大地的形状像一个凸起的大圆盘;古代俄罗斯人认为大地像一块圆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