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260字。

  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回答1-5题(本题5小题,共11分)
  1. 下列词语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震悚(shù) 孤孀(shuāng)    诘问(jí) 疮疤(chuāng)
  B. 辫子(biàn) 书斋(zhāi) 镶嵌(qiàn) 取缔(dì)
  C. 滞笨(chì) 愧怍(zuò)    晌午(xiǎng)   惶恐(huáng)
  D. 麦茬(chá) 撬开(qiāo) 门槛(kǎn) 胯骨(kuā)
  2.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我们体会到,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
  ① 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③②④① C. ④②③① D. ①②④③
  3.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B. 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学校开展了以《你帮我助,生活更酷》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响应。
  D. 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4.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
  C. 走进天津水上公园,我们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D. 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家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5. 对《木兰诗》一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C.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人的生活。
  D.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中的数字 “十二” 与 “百千” 都是表示多数。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本题2小题,共4分)
  门楣上的文化瑰宝--匾额
  ①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深远的寓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
  ②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很陌生。但如果说到老字号商铺“稻香村”“张一元”,再说到皇宫寺庙的“太和殿”“雍和宫”,就会感到匾额离我们并不远。它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种传统象征,既是人文风景,更是历史印记。
  ③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简称为匾,古代“匾”写作“扁”。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即点出了匾额作为“建筑命名”的原始功能。
  ④匾额习俗的形成源于古人对门的重视。在古代,门被称为“衡门”,是一种领地的标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在衡门上放置猎物作为其领地的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