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290字。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中考一诊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落zháo 澎湃pài 蛮横hènɡ 强聒不舍ɡuō
  B.一绺liǔ 辟邪bì 夔门kuí 戛然而止jiá
  C.敧斜qī 修葺qì 缄默jiān 舳舻相接zhóu
  D.龟裂jūn 箱箧qiè 坍塌dān 忧心忡忡chō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诀别   狼藉   箴言   咄咄逼人 B.怂勇   猝然   愧赧   坦荡如砥
  C.抱歉   雾霭   蛾眉   不醒人事 D.告罄   演译   诡谲   吹毛求疵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验室里,同学们三人一组认真做实验,老师来回巡视指导,袖手旁观。
  B.陈梦体格健壮,球技高超。在这次篮球比赛中,陈梦身体力行地投进了好几个球。
  C.《朗读者》开播以来深受听众好评,那优美动听的声音令人叹为观止。
  D.漫步在嘉陵江秀水之畔,徜徉在北湖公园亭阁之间,我们不得不赞叹设计师别具一格的构思和匠师们精妙的技艺。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崇祯五年”是年号纪年法,“天启壬戌”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B.《望岳》《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依次记录了杜甫从青年到晚年时期的生活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生活画面。
  C.“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人们认为,端午节的起源是悼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D.长篇小说《红岩》塑造了齐晓轩、许云峰、江姐、彭德怀、林彪等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英雄群像,高度赞扬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7题。
  用劳动滋养孩子爱的情感
  冯永平
  ①近日,一则广东9岁女童持刀杀鱼扒鳞的新闻引发热议。女童娴熟的刀工技术与其年龄形成反差,令人赞叹;其对待劳动的态度,更是令人叹服。整个杀鱼扒鳞的过程,女童乐此不疲,展现了爱劳动的生动形象。孩子父母说,孩子都是周末完成作业后主动帮忙。
  ②唯有劳动能创造美好人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初衷是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年秋季开学实施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其中还要求每个中小学生都要学会并掌握日常生活的劳动,如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
  ③劳动是美德,是能使人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比例还不高,一些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意义还认识不清。有的人把劳动当作惩罚手段,让孩子对劳动产生了错误认识;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可以不用干。这些错误观念和做法直接影响了孩子参与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影响了孩子对待劳动的态度,致使一些孩子轻视劳动、不会劳动、高分低能。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劳动,才能更好地让孩子成为独立自信自强的人,成为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人。也只有劳动,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④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要培养孩子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把准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养成自觉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怀。
  ⑤孩子也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是让孩子做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还是做一个爱学习、爱劳动、热爱家庭、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的人?相信家长内心都有清晰的答案。身教胜于言教,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当父母拿起劳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或家务劳动时,孩子会有样学样,潜移默化地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当父母发现孩子对劳动产生兴趣时,要善于引导,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教孩子掌握一些合适的劳动技能和技巧;如果发现孩子劳动积极性不高,要耐心引导,带领孩子亲身参与劳动,体会劳动的意义。
  ⑥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年幼时,思想尚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有待深入和完善,兴趣也会发生变化,并且每个家庭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喜欢扒豆荚,有的孩子喜欢洗碗或者做手工点心,只要孩子对劳动感兴趣就值得鼓励。孩子能爱劳动、爱生活、懂感恩,养成勤奋努力的好习惯、好品质,家庭劳动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2022年11月30日《中国教育报》)
  5.下列对文本中心论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唯有劳动能创造美好人生。
  B.劳动是美德,是能使人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C.身教胜于言教,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D.孩子能爱劳动、爱生活、懂感恩,养成勤奋努力的好习惯、好品质,家庭劳动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6.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用一则广东9岁女童持刀杀鱼扒鳞的新闻,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文章论题,同时又作为论据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②段引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规定,论证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采用的是道理论证的方法。
  C.第③段列举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和做法,论证对劳动教育的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