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信息类阅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信息类阅读 学案1 理解推断信息——整体把握,找准比“狠”.docx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信息类阅读 学案2 分析思路结构——紧扣论点层清意准.docx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信息类阅读 学案3 分析论证特点——明辨理据,多方思考.docx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信息类阅读 学案4 概括内容要点——精细筛整精要归纳.docx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信息类阅读 学案5 探究运用观点——扣住观点内析外用.docx
前备知识——非连续性文本文体特征
一、高考选文特点
年份 卷别 文本形式 学科 核心概念 选文特点
2022 新高考Ⅰ卷 非连续性文本
(领导人讲话+论文) 哲学/文学 传统文
化创新 ①从材料组合看,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形式。
②从材料题材看,主要有两类: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
③从材料的体式看,论述类材料,多以学术论文为主,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思辨性,总有一个核心概念。
新高考Ⅱ卷 非连续性文本
(三则论文) 翻译学 典籍外译
2021 新高考Ⅰ卷 非连续性文本
(两则论文) 美学 诗画异质
新高考Ⅱ卷 连续性文本(论文) 互联网 网络行为
2020 新高考Ⅰ卷 非连续性文本
(两则论文)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
理学
新高考Ⅱ卷 连续性文本(科普文) 生物学 物种共存
二、非连续性文本特征
(一)非连续性文本基本概念和特点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它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维度的,是相对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是由文字、图表、数据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顺序不固定。此类文本的考查点与当今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特色相吻合,主要考查考生的信息检索、加工能力,即有效输入、准确输出的能力。从文体上来说,非连续性文本主要包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具有以下特点:
(1)选材专业化、热点化。论述类重在选取专业学科前沿学术成果,实用类重在选取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
(2)源头多样化。材料来源有报纸、网络媒体、学术著作等。
(3)文本碎片化。没有完整的文本,都是截取片段。
(4)材料多样化。有纯文字类、图文类、综合类等。
(二)非连续性文本所涉及的文体及其特点
1.非连续性文本•论述类文本
分类 概念 特点
政论文 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 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
学案3 分析论证特点
——明辨理据,多方思考
复习任务 1.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辨析理据关系,大致把握论证特点。2.掌握分析理据关系题、论证方法题和综合分析论证特点题的答题要点。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 提问方式 考查角度 命题特点
2022年新高考Ⅰ卷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分析理据关系 ①分析论证特点是一个综合性考点,可以单独考,如近三年专考论述思路或理据关系;可以综合考,对论证方法、论点论据特点、论证语言等综合考查,目前高考尚未涉及。
②分析论证特点考查有两种题型,主观题考论证思路或结构,选择题考理据关系等。
③今后考查趋势是题型相对灵活,考查论证特点越来越深入。
2021年新高考Ⅰ卷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 分析理据关系
2021年新高考Ⅱ卷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概括中心论点
2020年新高考Ⅱ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绵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 对论证观点、方法与结构综合考查
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 分析理据关系
知识图要
前备知识——论述文要素分析
一、论述文三要素
论述类文本是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理、表明主张的文章,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三强”特点。论点、论据和论证是其三要素。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表述为一句话。它出现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有的放在结尾,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
一个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
……
学案5 探究运用观点
——扣住观点,内析外用
复习任务 在整体把握材料尤其是材料观点的前提下,有效进行观点分析和迁移运用。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2年新高考Ⅰ卷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观点运用 新高考卷在文本观点的探究与迁移运用方面突显特色。
①命题角度有二:一是针对文内观点的分析、评论和探究;二是利用文内观点去分析文外材料,重在观点的迁移运用。
②考查能力重在精准概括并精准理解文本基础之上的探究性。
③命题趋势:在不提高试题难度的前提下趋向情境化、综合化命题。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观点探究
2021年新高考Ⅰ卷 5.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观点运用
2021年新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4分) 观点探究
知识图要
活动一 体验真题,探究观点
(2021•新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