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 约10650字,答案扫描。
南充市高2023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诊)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乡土社会的特征,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变迁原理,是一本引导我们观察社会、研究人事、学习表达的重要学术著作。
这本书有一个论题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村落。乡土中国是以村落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作者在第一章《乡土本色》中就指出其三个特色,即土地属性、人空关系固定、熟悉社会,这三个特征决定了乡上社会的其他属性。
《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实际上不是谈文字的问题,而是分析“熟悉社会”的基本内涵:前者谈人与空间的关系,村落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无空间阻隔,无需文字;后者谈人与时间关系,人具有记忆能力,凭此可以口口相传,直接准确,也无需文字。
接下来,作者从三个角度来阐释乡土社会的基本内容。
角度一: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主要包括《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等四个章节。据我知见,这四个章节的层次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差序格局》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探讨人与人的关系的,在这个“圈子”里,个人是假心,以此为起点向外辐射状展开,就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个圈子是单向性发展关系的结果,这样的社会极为复杂,因为每个人都有若干圈子,如何来协调统筹这些圈子,那就是东方与西方最大的不同之处:我们拥有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统领,这就是《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的内容。这一章节,是与差序格局的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但从论述角度来看,与上下章节稍显不够协调。《家族》是从村落的团体组织角度分析人与人的关系,而《男女有别》则是对这一团体的特征作出剖析。
角度二:维护社会关系的原理。主要包括《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四个章节。通过前面的分析,在我看来,如果把《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章放到这一部分似乎更合适。因为这一部分主要是从维护乡土社会这一视角展开研究的。
《礼治秩序》一章先总体上论述维护乡土社会安定的基本工具就是“礼”,具有仪式感的“礼”让乡土社会从人的内在精神上接受约束,接受这个约束的前提是可以有效地应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一本以村落为论述核心,研究乡土社会人际关系的学术著作。
B.虽然《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分析的基本内容基本一致,但是选取的角度不同。
C,从研究视角看,作者认为《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放在乡土社会人际关系的章节里不协调。
D.乡土社会重视教化,人从精神上接受礼法的约束,于是乡土社会沦为“无为而治”状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宗明义,让读者了解《乡土中国》一书的研究的对象、内容以及学术意义。
B.文章结构清晰,“据我知见”“在我看来”等用语严谨,对观点限制,立论审慎。
C.文章第五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每个人都是他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D.文章对费孝通原著的评述,整体概括与具体分析结合,具有鲜明的学理阐述风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晋诺阐释《乡土中国》的逻辑框架,既充分尊重原著,又体现出了学术批判的精神。
B对于如何协调统筹自己的“陶子”,东方因为有道德观念的统领,从而效果优于西方。
C《乡土中国》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乡土社会的特征,本文作者认可该书的整体结构。
D.在整本书阅读的背景下,孙晋诺认为只有先理清整本书结构,才能有良好的阅读意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缺'芯’少魂”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接连遭遇美国芯片“断供”事件把这一难题进一步凸显出来,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
记者:有人说,多少有关提倡创新的宣传报道,都抵不上“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的警示来得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