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9310字。
高2023届高三(下)4月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甲骨文是目前公认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提供了商代最原始、最真实的史实信息,佐证了商代为信史,大大延伸了中华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殷墟甲骨文主要是商朝晚期的文字,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王室和贵族在行事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之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因为出自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占卜内容,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墟甲骨发现120多年,至今约有15万片,总计约一百五十万个字。
西汉司马迁根据所掌握的王室档案材料写成的《史记》,详细地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王室世系和兴亡的历史过程。这为中国古代史学家所确信无疑。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继承清代一些学者疑古思想的基础上,学术界兴起一股疑古思潮。以著名学者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以所谓“层累造成的古史系统”,认为传统所谓的中国古史,并非客观真实的历史,而是后人一代代垒造起来的历史,由此质疑中国上古史的存在,质疑古文献记载,冲击了先秦史信史的体系基础。
怎么看古史辨派对上古史的质疑呢?实际上古史辨派的学者们,以一种审查史料的做法去看待上古史系,有其科学性和实际价值。但是疑古过头,在国内外产生了始料未及的负面作用。著名的学者胡适就主张,把古史压缩两三千年。杨宽、陈梦家质疑夏代的存在,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极端的做法,即讲中国古代史从秦汉乃至魏晋南北朝开始。多卷本的《新编中国史》,也是不包括先秦史,而是从秦汉史讲起。国外的影响更甚,比如说现在有些外国学者都受古史辨派的影响,认为中国古代的夏代根本不存在,那就是商代的一个倒影或者是周朝人的回忆而已,就比如《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基本不提先秦史,可以说都是阉割了我国古代史。
1. 下列对材料加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骨文”是刻记在甲骨上,所刻记内容为占卜辞,主要出自殷墟的文字。
B. “古史辨派”是一个学术流派,他们对中国上古史存在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C. “极端的做法”在文中指讲中国古代史从秦汉乃至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做法。
D. “顺风转舵”在文中指大多数诸侯国抛弃旧王朝,承认新王朝统治的行为。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根据王室档案材料编写 《史记》,用文字详细记载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被大多数的史学家认为是信史。
B. 罗王之学以罗振玉和王国维为代表,利用甲骨文对古史进行修正,并综合了多种治学工具,公开地质疑古史辨派。
C. 殷墟甲骨文发现的“夏”字虽然可能与历史上存在的夏朝关系不大,但这一发现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朝的存在。
D. 甲骨文不仅自身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对中华文化有持续的影响力,而且对一些学科和门类产生了推动作用。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骨文的出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起点,更是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
B. 在清代以前,中国古代史学家对先秦史的信史体系是确信无疑的,但从清代开始,学术界开始形成一股质疑古代史的思潮。
C. 按照李学勤学者的观点,如今的学术界已经具备走出疑古时代的条件,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一定可以走出疑古时代。
D. 在夏商周时期,如果和被推翻王朝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就可能沦落为新王朝的敌对国,从而遭到讨伐,甚至可能会被灭国。
4. 为什么说“从甲骨文我们完全可以读出来中国文化自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论证严密是优秀学术文章的必备要素,请结合文本对本文论证的严密性加以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所刻记内容为占卜辞”错误,原文“之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刻记的内容不仅仅是“占卜辞”,还有“所占事项”和“有关记事”。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公开地质疑古史辨派”错误,原文“罗王之学在当时虽然没有指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香市
茅盾
“清明”过后,我们镇是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月。
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面上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