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字。
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 100分钟,满分 100分)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一)默写(12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关睢》)
2.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村》)
3.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___! (《子衿》)
4.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初春时节,小陈到郊外踏青,看见河塘中的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不禁想起了《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9 题。(12分)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润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6.【甲】文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____(人名)。(2 分)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 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 (2)仅得还家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3 分)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9.【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这两篇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共同用意?(3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4题。(14 分)
梦幻又危险的海雾
①宁静的海面笼罩着一层薄纱,若隐若现的船只随着海浪起伏,船上的人们遥望夜空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星空与月亮……你一定觉得这样的画面非常美好静谧。但画面的主角之一——海雾,正是我们要讲的一种海洋灾害性天气过程。
②_______你不想把这“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诗意与灾害这样的字眼儿连在一起,但事实上,海雾的确是一种海洋灾害性天气,它在全球大部分海域频繁地发生。一旦出现海雾,海上的目标很容易被遮掩,在船只往来密集的海域,极有可能发生船只偏航与相互碰撞的事故。在岛屿附近还有可能发生船只触礁沉没这样的海难。
③世界上有许多重大海难与海雾有关。据全球海上事故统计,“能见度差”在海上事故原因中占很大比例。
④那么,海雾是怎么形成的呢?
⑤首先说说海雾的定义。雾是指海上的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我们都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凝结(气体遇冷变成液体)或者凝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海雾就是和水汽凝结(华)有关的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使得近海面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发生凝结(华)冷却,空气中的水汽变成悬浮在近海面空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这就形成了像薄纱一样遮住航船视线的海雾。根据水汽冷却方式的不同,或形成海雾的天气条件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海雾分为不同的类型,因此海雾拥有一个相当庞大且复杂的家族。
⑥最为常见的海雾是平流雾,它是湿空气流经较为寒冷的海面时遇冷发生凝结(华)所形成的海雾,发生范围相对较小,维持的时间也较短,经常发生在秋冬季节的海面上,或者是浮冰不太密集的极地大洋上。
⑦海面上还有一种特殊的雾,叫作辐射雾。这种海雾一般出现在南北极的密集浮冰区域和北极的冰盖上,通常是由于冰面上强烈的辐射冷却作用,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辐射雾一般出现在日出之前,日出以后,这种冷却随即被破坏,辐射雾也就逐渐消散了。
⑧为了尽可能将海雾对海上航船造成的干扰降低,事先的预测预报就十分重要了。海雾的预报可以通过天气学的手段,综合考虑各种能够引起海雾的因素及大气环流场的特征来进行。但由于海雾的形成是一个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