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 约1534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为120分。试卷共10页、18道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3题每题3分,4题6分,共15分)
  材料一:
  所谓建筑的外部空间,就是建筑外墙以外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如果有包围整个建筑群的围墙,一般就指围墙的范围。如果没有围墙,那就是从视觉而言建筑群的影响范围。
  由于中西文化观念的不同,决定了其建筑材料和结构的不同,从而也决定了建筑的形体和内部空间存在巨大的差别。简言之,中国建筑受到木结构梁柱结构的很大限制,外部形体不够多样,内部空间也不够发达,总体风格倾向于温润柔美;西方建筑以砖石结构为本位,挣脱了梁柱体系,发展了拱券穹窿结构,大大拓展了形体和空间的创造可能性,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展现出绰约多姿的风貌,总体风格则倾向于刚健雄强。但是,当我们把眼光转向室外,我们将会惊人地发现,由于中国人特别强势的群体观念,很早以来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这就产生了外部空间的课题,即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以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总之,中国建筑在外部空间的创造上,占据了世界的高峰,而远远凌驾于西方之上。可以说,“群”是中国建筑的灵魂,甚至为了“群”的统一,不惜部分地牺牲了单体的多样。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欣赏中西建筑要有不同的眼光。欣赏中国建筑,不仅要欣赏某座建筑单体的造型,它的体、面、线的变化,内部空间所造成的气氛以及装饰的运用,而且要以更宏大的目光,着眼于欣赏建筑群的整体处理,包括单座在群中的作用,单座与单座的关系等等,可以说,“美在关系”这句话在中国建筑中体现得最为鲜明。
  (摘选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材料二:
  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中国的园林是很兴旺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建筑由于受材料和结构的限制,其外部形体的单一性和内部空间的有限性形成了温润柔美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观念。
  B.由于西方建筑采用砖石结构和拱券穹窿结构,这就大大增强了其形体和空间创造的可能性,形成绰约多姿的风貌也是必然。
  C.不论是圆明园、颐和园这样的皇家园林,还是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都比较注重空间与实体虚实相映关系的处理。
  D.颐和园“画中游”的亭子,在空间上特别注重了与周围建筑和景观关系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美在关系”的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二中所述中国园林建筑是处理空间的艺术与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一致的。
  B.材料二中明代人的小诗可以证明材料一“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的观点。
  C.中国建筑空间艺术的处理占据世界高峰的原因是注重了建筑群的整体处理。
  D.古人论建筑艺术用“窗户邻虚”“虚中有实”等语,无不体现出高超的审美智慧。
  3.下列诗句,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C.未发岭前鲜嫩草,哪流谷底透明泉。
  D.屏嶂铺霞山积锦,龙潭印月水浮珠。
  4.《项脊轩志》中曾这样描述:“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请结合材料,简析项脊轩的修葺是如何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特点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5题3分,6题6分,共9分)
  陈公弼与苏东坡
  申平
  苏东坡刚入官场时,并不叫苏东坡。他本名苏轼,另外还有一个雅号,叫作苏贤良。
  那年他金榜高中,名动京师,正在自我陶醉时,却不料被派到既偏又穷的陕西凤翔府,当了个小小的签判(秘书)。
  那天早上,东坡和往日一样上班,但见他身着锦袍,足蹬快靴,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