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6580字。
湖北省2023届高三5月国都省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作为价值的承担者,不能仅满足于掌握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物质追求,还要能够胸怀天下,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因此教育之重,首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篇》。“务本”,首先要塑造人格,做一个“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一个人值得称赞的不是他的技能,而是他的人格。完善人格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其意义要重于技能的培养。因此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成人”“成德”上,并始终贯穿这一目标。
孔子认为,技能培养必须以人格培养为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一个人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格,那么即使他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却仅仅用来为自己谋事、谋食的话,也未必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甚至若缺乏完善的人格,一个人掌握的技能愈高,就愈有力量危害人群。这从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可以清晰地看出。比如他认为以“言语”著称的子贡不如以“德行”著称的颜渊。对同样以“言语”著称的宰我,孔子更是因其不行三年之丧而斥之“不仁”。冉有精于“政事”但他帮助季氏搜括钱财,孔子号召弟子群起而攻之:“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篇》子夏以“文学”著称,孔子告诫他“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这说明孔子评价弟子的首要标准是人格而非技能,绝不会因为其某方面的技能而对人格缺陷姑息迁就。孔子把培养学生人格作为教育首要目标,强调以完善人格为目标,重视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而不是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发展。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
孔子不仅把人格教育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提出了完整的人格体系理论。“圣人”是孔子的人格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但圣人的境界即便尧舜也做不到,遑论普通人。但孔子依然提出圣人的目标,意在使人始终具有提升的目标。但这种几乎达不到的要求可能会使人产生畏难心理,从而放弃提升努力,甚至连较低的人格层次也达不到了。因此孔子提出了比较现实的人格层次——君子——作为现实的目标:“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
君子是相对比较现实的理想人格,是实践礼乐文明和体现仁义价值的精英。具体来讲,“君子之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君子是具有通过修身努力培养仁、智、勇品格的人。君子还有四道,有九思,君子还须做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等。概言之,君子的品格可分为两方面:不仅要对己能“修己”,还要对人能“安人”。作为普通民众的先进分子甚至领袖,君子应担当领导人们实现“仁”的责任。所以孔子努力培养学生树立君子风范来引导社会形成良好风气,他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君子与小人泾渭分明:在做人上,“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在个人胸襟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是政治文化的传承者,在社会上起到榜样的作用,对普通百姓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摘编自杜以向、王雪梅《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
材料二: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认可的最高理想就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重视群体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塑造正是偏重于社会的群体意识,主张“推己及人”,倡导“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精神价值,具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不器”与“天下为公”都体现了儒家重视天下社会的群体思想。
B. 孔子赞扬颜渊,批评子贡、冉有,因为他们的行为不符合“忠恕之道”。
C. 君子“修己”而“安人”,能“以天下为己任”,是孔子认可的理想人格。
D. “推己及人”蕴含了个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偏重于强调利他精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人格教育思想”进行了论述,但二者论述的角度不同,可以互相补充。
B. 材料一用递进结构,论证人格教育的基础与体系,材料二对个人与社会进行了辩证分析。
C. 普通的百姓可以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影响,提升人格层次,成为君子,实现理想人格。
D. “大同世界”须个人服从群体利益,以社会价值为参照系,这是中华民族认可 最高理想。
3.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儒家群体主义人格教育思想的一项是( )
A. 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B. 贾谊:“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C.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孟子曰“人皆可以成尧舜”,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其合理性。
5. 先秦儒家的群体主义人格模型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哪些指导意义?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能力。
B.“批评子贡……行为不符合‘忠恕之道’”错误。从“他认为以‘言语’著称的子贡不如以‘德行’著称的颜渊”可知,未见孔子对子贡的批评。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方式
李伶伶
周末,李新和朋友去乡下爬山。从山上下来后,李新在路边看到一辆很新的农用四轮车。
李新开过轿车、越野车,甚至开过跑运输的大货车,就是没开过这种农用四轮车。
他很好奇,忍不住走了过去。四轮车没熄火,周围却没有人。鬼使神差地,李新一抬腿,坐在了四轮车的驾驶座上。
朋友惊讶地说,你干啥呀?李新说,没开过,试试。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