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230字。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七年级(下)调研语文试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蚕与蜘蛛
①世界上有两种会吐丝的动物,它们吐丝,都在叙述着美丽的心境。蚕吐丝成茧后,将身子幻化其中,做了一个“能入能出”的美梦;蜘蛛吐丝成网后,置身其外,定了一个“能进能退”的战略。它们都替自己做了精细的盘算。
②蜘蛛是肉食主义者,一出手即显强悍,从东到西,从竖到横,所拉的每一根丝都将置他人于死地。它选择通风的天井,或者艳花枯枝之间,占住必经的要津,布下罗网,不怕对方不送上门来。盘算既定,就算秋风一再地把网刮破,它也阴沉沉地耐心重做。等到蛛网既成,它就在网中央逡巡,每天总是擒获、杀戮无数,并为之踌躇满志。
③蚕乃素食主义者,秉性保守节俭,吃桑叶时沿着叶缘扫食,连一点碎屑都舍不得浪费,涓滴不漏地吃光,所以叫作“蚕食”。它生性坦荡,只顾自己的成长与蜕化,把粗糙的桑叶化成细韧的丝线,把臃肿的身躯化作蛹,化作能飞的蛾。它不像蜘蛛那样今日斩获今日享用,只顾当下的苦乐;蚕寄希望于实现未来理想,完成化蝶的梦。
④但不知为什么,古往今来的许多诗人同情蜘蛛,讥笑着蚕。有人从“网疏”“网密”上着眼,说蜘蛛结的网疏,春蚕结的网密。网密,自以为护住了身体,没想到丝绵却被别人用来取暖;网疏,反倒没人去摘取,便有了享用美味的可能。所谓“密织不上身,网疏常得食”,真是令人始料不及:算计得太精的密网,反而落了个空,不如疏疏的网、似有似无,飨食无穷!
⑤又有诗人从“吐尽”与“藏腹”上着眼,同样肚里“满腹经纶”,春蚕全吐了出来,到死方休;而蜘蛛则用多少吐多少,腹内总是盈满,高深莫测,令人难论长短。爽快吐尽的蚕,注定了悲剧收场,而深藏不露的蜘蛛,却来去自如,永远是赢家。诗人郝经这样评论:“作茧才成便弃捐,可怜辛苦为谁寒?不如蛛腹长丝满,连结朱檐与画栏!”他认为蚕不如蜘蛛聪明。
⑥又有人从“藏身”反而“误身”的角度着眼。蚕费了千丝万缕去经营,只图能退藏一已之身,但这世界不允许谁后退,后退的人要找个藏身之所也很难,退藏的想法往往只能“误身”在自以为“功成”身退的时候,却被丢到汤火之中。这本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所以曹言纯才有“十日身投汤火里,不须回首笑蜘蛛”的惋惜。
⑦不过,我还是很同情蠢的。自己被投入鼎镬,轻暖却归属别人,纵使结果如此,也无怨无悔,因为蚕有着身上长出翅膀的梦想,而有些梦想本身就值得付出一切苦痛的代价。比起那个只知守在阴暗角落里,用能折射出霓虹色彩的蛛丝诱骗人,只想占人便宜,一生不知做了多少恶事却全然无梦的现实家伙,蚕活得有意义多了!不是吗?
(原文/黄永武,基于命题需要改写)
(1) 对“蜘蛛吐丝”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蜘蛛吐丝,是为了织成网用以捕食。
B.蜘蛛吐丝,会选择昆虫必经的要地。
C.蜘蛛吐丝,结的网眼稀疏不易察觉。
D.蜘蛛吐丝,腹内丝满所以生命力强。
(2) 对“蚕吐丝”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蚕吐的丝来自所吃的桑叶。
B.蚕吐的丝既细密又有韧性。
C.蚕丝能被人类制成保暖品。
D.蚕吐丝只为打造藏身之所。
(3) 关于作者从蜘蛛和蚕身上得到的启示,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算计太过精明,往往会被人利用,落得空欢喜。
B.保持盈满,深藏不露,才有可能成为人生赢家。
C.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学会藏身才是生存之道。
D.为了梦想而甘愿付出苦痛,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八戒跳下马来:“你们且休讲闲口,等老猪试看有多少厚薄。”行者道:“呆子,前夜试水,能去抛石,如今冰冻重漫,怎生试得?”八戒道:“师兄不知,等我举钉钯筑他一下。假若筑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筑不动,便是冰厚,如何不行?”那呆子撩衣拽步,走上河边,双手举钯,尽力一筑,只听扑的一声,筑了九个白迹,手也振得生疼。呆子笑道:“去得!去得!连底都锢住了。”
三藏闻言,十分欢喜,与众同回陈家,只教收拾走路。那两个老者苦留不住,只得安排些干粮烘炒,做些烧饼馍馍相送。遂此相向而别,径至河边冰上,那马蹄滑了一滑,险些儿把三藏跌下马来。沙僧道:“师父,难行!”八戒道:“且住!问陈老官讨个稻草来我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