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770字。

  文言文阅读
  2023年河南省邓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共10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②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①发:启封②岁:年成)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15. 实词解释有多种方法,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查阅词典法】《古代汉语词典》中“再” 解释有:①多次;②第二次;③两次。据此可判断“再而衰”中“再”的意思是“第二次”。
  B. 【语境推断法】齐军前两次击鼓时,每军并不应战,“竭”与“盈”分别形容齐军和鲁军 状态,据此可判断“彼竭我盈”中“盈”的意思为: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C. 【成语推断法】“言而有信”的“信”是“信用”的意思,据此推断,“必以信”的“信”也是“信用”的意思。
  D. 【课内迁移法】联系《鱼我所欲也》中“舍生而取义者也”可推断“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的“舍”的意思是“舍弃”。
  16. 把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 甲文段是如何多方面塑造曹刿这一人物形象的?
  18. 甲、乙两个文段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但两个文段是从不同层面体现的。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重在写战争,曹刿认为打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鲁庄公①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限四字),体现取信于民的民本思想。乙文段则重在写②________,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节,先问③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再问候老百姓的情况,最后问齐王是否无恙,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答案】15. C    16. 我发现(看见、望见)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或者:我看到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意思对即可)   
  17. ①与乡人对比。曹刿不顾乡人的劝阻,毅然去见鲁庄公,展现出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②与鲁庄公对比,从战前条件分析到战后论述获胜的原因,表现出曹刿的政治远见和深谋远虑的战略思想。③通过“未可”“可矣”简短明确的战场指挥用语,表现曹刿思维的敏捷和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④通过“视”“登”“望”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表现了曹刿作战时的小心谨慎。⑤通过合理安排详略来塑造:详写曹刿的言论,略写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有力地突出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     ①. ①忠之属也    ②. ②外交(意思对即可)    ③. ③收成如何
  【解析】
  【15题详解】
  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