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40字。
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共1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xiāo( )下来,让浮zào( )的厚重起来。文学艺术中所有的秘籍,最终都指向两种阅读:一是生活的阅读,二是书本的阅读。这两种阅读形成人的眼光、视野、筋骨和气血,构成创作者浑然的吐纳,最终咀嚼出具有生命个性的精神产品。尤其是生活的阅读,不可替代。人若只是书本的读者,不免常常被表象迷惑。创作者的生命体验高过一切体验,他们走出书紊的原因是因为要与大地保持气息的畅通,有自己观察生活的视角和扎根生活的场域。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喧xiāo( ) 浮zào( )
(2)给加点字注音。(2分)
氛围( ) 咀嚼( )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修改意见: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岁月可能会模糊记忆,但英雄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铭记于人们心中。
B.这篇作文的语言并不华丽,却以朴实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读者。
C.学术交流会上,他对在场的教授们说:“今天我们尽情交流,我也定会不吝赐教。”
D.人生道路的选择很多时候都只是一念之间的事,但结果却可能大相径庭。
3.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以儿童的视角通过虚拟之境,表现动人的母爱和童真。
B.《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在古代史书中,《史记》属编年体,《资治通鉴》属纪传体。
C.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者“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D.“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这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名词。
4.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青青子衿,______。(《诗经??郑风》)
(3)从古代诗文中,我们可以窥探古人的生活,体悟古人的感受:在“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中看到宴席的丰盛;从“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中领略古时民俗活动的场面。
(4)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写秋天边塞风光,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反映身处塞外的思归之情。
(5)郦道元在《三峡》中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二、综合性学习(共8分)
2023年4月23日,为庆祝“世界读书日”,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学校特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过:“阅读不仅能让个人变得更加优秀……最重要的是,阅读还给了我们面对世界的正确态度。”
【材料二】最是书香能致远,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9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重磅举措,共同助力公共文化事业和全民阅读事业加速推进,奋进新征程,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实现高质量发展。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道:“一个国家养成国民阅读习惯非常重要。”
【材料三】
我国国民各类阅读媒介时长数据统计表
我国国民各类阅读媒介时长数据统计表
(单位:分钟/每天)
纸质媒介阅读 网络媒介阅读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20.4 12.0 6.9 60.7 80.4
5.你的同学小华为本次读书活动拟写了一条宣传语:“读经典,如春风拂面;品味诗歌文章,好似甘甜的泉水滋润我们的心灵。”你看了这条标语,觉得句式不够对称、美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